央广网上海10月9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传统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相遇,使得十一黄金周“扩容”到了八天。在这个假期黄金周,全国多地都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不少游客选择用红色出游,体验红色文化来为新中国庆生。
如果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上海则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说到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的红色血脉,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会址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建于1920年秋天,地处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也就是如今的上海兴业路76号。1921年7月23号,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和2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会议。7月30号晚,会议受到法租界暗探袭扰,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事实上,除了一大会址外,上海还有许多流淌着红色历史血脉的建筑。如今,它们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甚至成为了当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曾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老建筑又是如何在当下迸发出新活力的?
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是认识它最好的方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出发,一起漫步上海的街头,倾听梧桐树下的“老故事”,再次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
在花木扶疏的上海徐家汇公园绿地,紧邻衡山路的地方,矗立着一座红瓦红砖的花园小洋楼。洋楼前的花坛里树着一块石碑,赫然写着“小红楼”三个字,这就是曾经鼎鼎有名的“百代小红楼”旧址。
1921年,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在这栋荷兰式建筑风格的小红楼里,建起了上海第一座录音棚,这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录音棚之一,开创了中国唱片生产的历史,也诞生了无数名曲与明星。很多当时的巨星都曾出现在这里,比如梅兰芳、聂耳、洗星海、周璇、赵丹、王人美等等。
1935年,上海电通影业公司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里灌制的。因此,“小红楼”也被称为国歌的录制地。
曾经出演《风云儿女》女一号的王人美,就居住在位于上海淮海路和武康路交界的武康大楼七楼的一间房间里,获得过“共和国勋章”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也曾居住在这里。
武康大楼(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讲解员小郭告诉记者,武康大楼属于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这座公寓楼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它犹如等待启航的一艘巨轮,雄伟壮观,是武康路的一幢标志性建筑。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
小郭:这个外廊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如果朋友们往大门看,就能看到我们武康大楼里是有电梯的,8层楼是有电梯的,那么外廊是专门电梯上来,你要走过走廊才能进到每家每户。
如今,这栋陪伴上海超过了90年的老公寓楼,成为了新晋的网红建筑。
小郭:而整幢楼现在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因为从外立面上看,大楼分三段可以进行赏析,一层和二层,这一段它有一个拱穴的骑楼,同时表面贴着水泥仿假石来进行展示,上面附着的一些装饰都有文艺复兴式的一个具体代表,具体什么装饰大家出去就可以看得到,随后3~7层,这是整个大楼的阻断,也是非常平实的一个段落,它采用的是清水红砖,而外廊在这里3~7层主要都能展示看得到,同时在三层楼他有专门外出的一个栏杆和一个装饰,这三角形方形的装饰就是告诉大家上海当时流行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造型模式。而到了第8层7层它造完了以后,它再造了一个屋檐出来,到第8层他在突出一个屋檐,就是铁艺栏杆的屋檐,可以说一幢大楼三种看法,这个体量在上海也是比较少见的。
武康大楼内景(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2019年9月,武康大楼完成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的建设思路,让这座沪上经典建筑的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伴随着合杆整治和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先后完成,武康大楼前面不再有蜘蛛网一样的电网线路。没有了障碍和遮挡,武康大楼马路对面,新亚大包门口人行道上,总是站着许多举起手机,打卡拍照的市民,甚至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专程来到上海,在大楼前拍照留念。
上海衡复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佳音:武康大楼经过我们徐房集团大概有一年多的修缮,就是在去年的9月底修缮全部完成,然后它修上完之后的新面貌就露出到大家的面前。说是新面貌,其实它还是修旧如故。因为它修前和修后是差不多的,大家甚至都不觉得它被修过了,就是一种追求修旧如故的感觉。现在武康大楼自从修完以后,也变成了所有游客的必到点,大家都非常的喜欢到这里来看它的全貌。我们就可以看到各个街角就站满了人,大家都想要把他的全貌都拍下来。在今年5月份一直到现在,我们就持续不断的在推出各种城市微游的线路,也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我们建筑可阅读的队伍中来。
沿着淮海中路一路走到复兴中路,有一座与武康大楼齐名的96岁公寓。它就是位于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黑石公寓”建造于1924年,早期也被称为“花旗公寓”,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黑石公寓”的投资建造者,是一位中文名“宋合理”的美国传教士。在建造之初,它是以“酒店”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其设施的先进与豪华曾令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除了厨房、浴室、冰箱,公寓还配备了四季恒温泳池、餐厅、舞厅、网球场、电梯,提供中央供暖、佣人服务,甚至还拥有外籍管家。
如今,“黑石公寓”进行了重新修缮开发,除了咖啡书店之外,还包括一个酒店、一个将来会举办音乐会的报告厅等,与路对面的上海交响乐团相互呼应,形成音乐主题街区。
幸福集荟内景(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幸福集荟书店主管吴盼:比较有特色就是我们的唱片视听室,会有很多的黑胶(唱片)。我们这边有音响的设备,(发烧友)他们也会过来试听。我们每天那边有一个今日试听唱片,那三张唱片我们都是会更换的。然后不同的音乐类型,从传统古典音乐到现在比较火的乐队的一些黑胶唱片。之前也会有看到客户,我们这边有椅子,就两个人一直坐在这边,一直坐很久,可以看一看跟音乐相关的书籍,然后再听一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