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3日消息(记者周洪)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322部电影,1146场放映,147502观影人次,过去的一周多时间,上海这座城市因电影而闪耀。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以影院展映、露天放映和线上放映三线并进的方式,中外影人线上线下共同探讨危中寻机……2020年的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的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一个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

  “50年代的人嘛,小时候经常看看这个露天电影,有时候在广场里看看。我们重温时光了啊,以前谈恋爱的时候,哈哈哈。”

  “既舒服又凉快,在外面感觉像小时候乘凉一样的,很舒服。”

  一块巨幅白色幕布,2K电影放映机投映出清晰的画面,场地四周十多个音箱制造出了环绕音效,不少上海观众说,彷佛回到小时候。

  当监制、导演、演员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徐峥站在上海静安大宁音乐广场中心舞台上和观众们打招呼的时候,路过的不少顾客停下了脚步,有些意外。作为本届电影节露天放映打头阵的影片主创,徐峥说,组委会能选择《我不是药神》,自己感到很荣幸:“《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第一次跟观众见面就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所以很高兴今天能够复映这部电影,被选中是感到很荣幸的。”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不评奖,只公布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的官方入选片。是对一年来中外电影工作者创作成果的肯定。《风平浪静》《再见奈良》《吉祥如意》等一批世界首映影片被送到上海电影节参加展映,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入围金爵奖的华语影片《吉祥如意》导演大鹏说:“感谢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么多包容,在这样一个时刻能够让我们这部电影入围金爵奖,我觉得需要巨大的勇气,这个不是我们的能耐,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能耐。”

  电影节期间,在徐汇滨江国际传媒港举办的“中国影视之夜”,更似一团火焰,助燃影视行业重启的热情。这个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承办的直播活动,共有四部电影、三部新剧和两部动画在现场得到推介。青年演员王俊凯作为首位佳作推荐人为观众带来电视剧新作——《在一起》,该剧精选了10个疫情期间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感人故事。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介绍,为应对疫情,今年3月上影集团发起成立十亿元纾困基金,帮助企业共度难关:“用三个月集思广益,完成了上影‘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我们也分析判断,疫情会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线下业务会加速、线上渠道、流媒体融合、整合、置换。我也很期待在疫情结束之后,在业务协作方面能迈出更大步子,共同助力中国电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迎接建党百年的《一九二一》,以及将镜头伸向抗疫战场的《火神山》《中国医生》等一大批影片,也使得电影节回荡着主旋律的音符。

  压缩了活动规模,但电影节主要板块活动一个也没有少。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和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总参展商共580家。今年,国际影视云市场的征集虽然很晚公布,马上在全球影视行业激起热烈反响,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有超过700家展商申报参展,其中,海外展商首次突破五成。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后一天,上海又启动了“上海观影惠民季”,实施3200万元补贴观众购票、每张电影票“立补10元”的措施。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表示,希望给全球电影行业传递积极信号:“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活动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举办,特别是在7月20日电影院复工后,7月25日我们办这个节,我们觉得是在为行业的复工复产做一个暖场,给大家信心,给大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