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7日消息(记者林馥榆)昨天,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官方入选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与观众见面,出品人廖美立、制片人沈祎在映后见面会上分享了银幕前后的经历。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映后见面会(央广网发 上海国际影视节组委会供图)

  《掬水月在手》是今年96岁高龄的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影片以记录中国古典文学大师叶嘉莹坎坷一生,弘扬了中国诗词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廖美立介绍,该片由拍摄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的陈传兴执导,全程采用4K摄影,于2017年4月正式开拍、2018年4月杀青。一年间,摄制组辗转亚洲、北美洲,足迹遍及北京、天津、西安、洛阳、香港、台北、澳门、温哥华、波士顿等十余座城市,对这位古典诗词大师进行了17次深度访谈与拍摄,采访了叶嘉莹亲友学生数十位,包括白先勇、席慕蓉、痖弦、汉学泰斗宇文所安等文化名人,尽可能呈现叶先生朴实的生活样貌、丰富的创作内涵,及崇高的人格魅力。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海报

  电影的结构分为七章八段,以叶先生的居所来命名每个篇章,建构成叶先生个人的历史,同时呼应古典诗词的整体历史。廖美立和沈祎回忆说,在拍摄过程中,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是最打动团队的地方之一,给予了团队很大的精神鼓舞。“这是我们在每次拍摄中对叶先生最深的印象,即便拍摄时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但她仍体现了很强大的意志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准备第二天的采访稿,并且对电影艺术表现很强的好奇心,经常询问我们关于电影工作的问题。电影里,还记录了她摔伤后仍坚持拍摄的画面。”

  对《掬水月在手》能成为金爵奖官方入选片,廖美立和沈祎感到十分欣喜,表示会争取让该片在今年内公映。她们称,并不担心这一题材因“高冷”而变得小众,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观众,一定愿意会走进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