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院打造高素质护理团队(央广网发 四院提供)
央广网上海6月月11日消息(记者周洪 通讯员蒋骏 肖鑫)“左英护理奖”是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护理工作者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前不久公布的第五届上海“左英护理奖”中,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手术室等特殊科室总护士长戴爱兰喜获殊荣。
令人可喜的是,该院消化内科护士长洪艳,在今年护士节前夕,又荣获上海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5月15日,全国妇联揭晓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来自该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长张玉萍家庭再获此荣誉,成为上海15个“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之一。
一家普通二级甲等医院的护理团队,为何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屡获殊荣、脱颖而出?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虹口的百年老院,探寻他们打造高素质护理团队的成功秘诀。
努力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灵魂人物,在四院许多护士及护士长的眼里,护理部主任陈莹就是这个团队的“硬核力量”。她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能让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陈莹说,“我院护理部有400多名护士,我的职责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护理团队服务好,想方设法为她们搭平台,尽量让她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让每个人都在本职岗位上绽放光彩。”
“我们都很喜欢护理部的氛围,也很喜欢我们的团队。在四院,有很多平台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团队工作时总能呈现出1+1=3的完美结果。”副主任曹哲菲快人快语,道出了上海四院护理团队许多人的心声。当她说到自己的经历时,她说一路走来,从年轻而没有经验的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再被培养成总护士长及护理部副主任,其中团队给予的帮助和扶持是令她一生都要感恩的。
上海四院护理部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氛围。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上海市文明巾帼岗” 、“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上海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等多项荣誉。
尽力让每个护士都能成为“专家”
陈莹主任以数字分析说:“我院护士的基础相对较弱,护士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初级职称占40.2%,聘用合同制护士占40.5%。但护理部会按照护士的特点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和培养,努力使每名护士都可以循着某个专业方向继续发展,成为‘专家’。”
护理部根据学科发展定期选派护士参与各专科领域学术培训,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护理、肿瘤护理、糖尿病护理、中医护理、PICC、伤口造口、CRRT等专科,并参与相关专科适任培训。优秀的年轻骨干护士被选送到国内三级医院如西京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甚至新加坡、香港、台湾及日本等地的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的护士在岗位上都已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关键时刻的逆向而行是真正的考验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当国家发生危难的时候,当患者需要救护的时候,在短短2个小时内,动员去武汉支援的医疗队护理组成员就集结完毕。1月28日下午,由戴爱兰总护士长带领的10名优秀的骨干护士组成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毅然踏上奔赴武汉增援荆楚的征途,在武汉三院17楼病区展开救治工作,累计收治患者114人,其中重症34人,危重症12人,治愈出院91人,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0名成员中的戴爱兰总护士长曾经在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进入隔离病房2周救护SARS患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积极投入到四川赈灾的救护工作中,经历颇丰的她有着一颗医者仁心,在武汉抗疫中,她作为院感人员,保障了每位成员的零感染。消化科护士长洪艳,之前是ICU 的普通护士,也曾参加汶川地震的救护,此次在武汉三院担任护士长工作,她充分发挥丰富的护士长管理经验,做好“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在病区患者收治量骤然翻倍时,她一边带领护士克服人力不足、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繁重等困难,一边做好护士的心理安抚工作照顾好大家的生活。还有张玉萍、蒋金花、王玲玲、姚婷婷、王洋洋、王妍、庄明燕、柴凤平共10名护士,她们义无反顾、顾全大局、敬畏生命、大爱无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关键时刻逆向而行,在武汉三院17病区55个日夜里用自己高超的技能救护新冠患者,得到了武汉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成为四院护士的楷模!
5月16日,由神经外科护士长张君宏带领的境外隔离点采样队也出发了,工作3周后回归团队,同样也是不顾个人安危,为守卫上海的入关口,为守护好上海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冲锋陷阵舍小家。
穿上白衣被称为“天使”,逆行战场被称为“勇士”,然而,四院护理团队看似非常平凡,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就是他们,这样一支平凡的护理团队,因团结、齐心而凝聚一起,因认真、敬业而工作高效,因执着、努力而荣获佳绩,因科学、创新而不断攀登,相信在未来新四院的发展道路上,他们将是一道闪耀四射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