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9日消息(记者杨静 通讯员宋琼芳)今年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上海将围绕“健康公约,人人践行;无烟上海,共建共享”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记者今天(29日)从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举行“世界无烟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三无”场所控烟效果明显,上海成人吸烟率“六连降”,“重点区域”仍需关注。

 

本文图片:上海成人吸烟率“六连降”(央广网发 上海健康促进委员会供图)

  今年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10周年,《条例》修正案实施进入第3年。2019年最新调查显示,上海公共场所控烟状况进一步改善,“无烟具”场所、“无烟蒂”场所和“室内无吸烟室”场所分别为94.6%、89.6%和98.9%,场所内吸烟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对吸烟行为有人劝阻或执法”的场所比例从49.3%上升至54.5%。此外,控烟场所工作人员和现场接受调查的市民对《条例》知晓率均有所提高。

  但与此同时,休闲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违规吸烟发生率仍然较高,公共场所张贴宣传资料比例较2018年下降2.4个百分点,部分场所如商业营业场所、学校食堂和生产型企业办公室场所的违规吸烟发生率上升。另外,有19.8%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所在地100米范围内有烟草零售店。

  2019年,全市有关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共检查单位300446家,处罚单位117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4.3%;处罚个人1158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0.7%;罚款金额分别为2605150元和83600元,罚款总金额为268875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5%。本市各级健促委将进一步联合控烟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日常管理与控烟执法相结合,多措并举,提高监管执法成效。

  发布会上,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发布2019年上海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成人吸烟率已实现“六连降”,但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市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足亟待关注。

  最新调查显示,上海15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连续6年稳步下降,2019年为19.7%,较2018年下降0.2个百分点。男性吸烟率由2018年37.9%下降为37.4%;女性吸烟率与2018年相比,仍维持在0.8%。

  调查结果还显示,部分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由2018年的46.7%升至54.6%。与2018年相比,2019年在政府大楼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在餐馆、中小学校、大学、卫生机构,以及在出租车、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则均有所上升。

  同时,市民对二手烟危害的正确认知需进一步提升。调查中,市民对于二手烟可导致成人心脏疾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为52.2%、81.4%、79.8%,同时知晓二手烟可导致所有3种疾病的比例为49.8%,较2018年降低9.6个百分点。此外,相比普通卷烟,对于标明低焦油含量卷烟的危害并不小的知晓率从2018年的35.7%降低为34.7%,市民对低焦油卷烟危害的认知误区依然存在。

  针对电子烟关注日益增多而公众认识不足的现状,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时国朝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发布“电子烟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电子烟烟油含尼古丁、有机溶剂等,经加热后形成的电子烟烟雾含有多环芳香烃等多种有害物质,可损伤全身各脏器,甚至致癌。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缺乏生产标准和行业监管。应明确电子烟属性和定位,制定电子烟行业标准,对电子烟制造销售全程监管,杜绝向未成年人兜售电子烟。鼓励开展电子烟相关动物和人群研究,进一步明确电子烟的安全性和对戒烟的有效性。

  控烟之路,任重道远。根据《健康上海行动》要求,上海将持续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加强违法吸烟多发场所和重点场所的管理和针对性执法,建立执法部门与媒体联动机制,推动“以案释法”,扩大控烟执法震慑力。同时,不断深化无烟环境示范建设,切实推进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控烟工作,对社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