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6日消息(记者林馥榆)昨晚,“江南文化讲堂”第一季第一期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准时开讲。首期讲堂邀请了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和“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内容策划、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谷娴子三位嘉宾,分别围绕“江南文化发展与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诞生”“江南的柔和刚”以及“从‘江南文化艺术展’谈江南文化”等展开阐述与讨论。

  熊月之认为,江南文化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包容,择善守正;务实创新,精益求精;崇文重教,坚强刚毅;尚德重义,守望相助。这些特点在近代上海,融合了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某些特点,如岭南文化、八闽文化、湖湘文化,吸纳了西洋文化的某些元素,经特大城市的集聚升华,形成了海派文化。

  赵丽宏表示,江南的人文风尚和文化特质,应该是刚柔相济的。“如果说江南的城市,都给人一种柔美的印象,但我心中的江南是坚毅勇敢的先祖大禹的故乡,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故乡,也是现代女杰秋瑾和文豪鲁迅的故乡,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风骨的人物,都裹挟着勃勃英气。”

  自2018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来,上海博物馆积极响应,开始进入“江南文化艺术展”的筹备,直至2020年5月25日开幕。

  该展内容策划谷娴子认为,分享了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的策展理念和过程。她觉得,如今的“江南”二字很多时候已经超越地理区域概念,她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象征着温润、富庶、精致等诸多美好。

  据了解,“江南文化讲堂”作为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将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线索,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每季(1季周期为1年)至少举办10期活动,待疫情稍缓,讲堂系列活动将逐步向广大市民开放。

活动海报(央广网发 上海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