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5日消息(记者杨静)“全健康”理念与实践涉及人类、动物、食品、环境等方面,是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和交流的新策略,致力于共同促进人和动物健康,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任何单独学科或单独机构、组织甚至国家,都无法解决以减轻复杂公共卫生问题为宗旨的“全健康”科学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表示,中国能够、也必须大力发展“全健康”科学研究,从而助力人类健康共同体构建。她建议,整合完善与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层面切实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思想,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央广网发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供图)

  近三十年来,几十种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流行以来,短短数月席卷全球,目前已造成400多万人感染、30余万人死亡,且还在不断蔓延中,成为近百年来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阻滞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

  刘艳认为,多耐药微生物频繁出现,食品因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不断威胁着人类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城镇化加速、环境污染、全球气温变暖等对人类健康的长远影响更加难以评估。这些问题的涌现是人类、动物和自然失衡的集中体现。

  刘艳表示,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我国先贤早已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诠释的就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相生。在国外也有相同的理念应运而生,即“全健康”(One Health)。近些年,“全健康”理念也逐渐引入国内,如2014年11月,中国首届One Health研究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但我国“全健康”理论与研究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促使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全健康”,加强相关教育和研究。刘艳建议:

  1.提倡“全健康”理念,融入卫生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全健康”持续发展

  在国家层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如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环境资源、教育等部门)要重视提倡“全健康”理念,在各种卫生政策制定以及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全健康”作为健康的目标,从而提高“全健康”理念的普及。在有条件的地区或“全健康”事件频发区域设立“全健康”示范项目,以推进“全健康”实践活动在有风险地区获得较好的效果。

  2.探索“全健康”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发展的关键,各级高等教育部门和医学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全健康”人才培养,增设培养硕士和博士水平“全健康”人才基地,同时在本科教育中普及“全健康”基础课程,提高学生“全健康”的视野。

  3.加强“全健康”科学研究,增设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由于我国“全健康”理论与研究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但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而且不能满足当前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防控需求,为此建议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增设“全健康”基金项目,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全健康”科学研究项目,使我国“全健康”理论与实践水平稳步发展,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我国“全健康”的国际影响力

  政府外事部门重视和支持我国“全健康”机构与国际组织、国外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促进我国机构和专业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从而加快“全健康”的发展,并不断提升我国在“全健康”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机构,促进多边国际组织在中国开展广泛的合作,适当时候设立在中国国际全健康组织,以推进我国的全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