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聪:1941年 出生上海,祖籍宁波镇海。1960-1965年 国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本科五年)毕业;1965-1975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教育局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1976-1986年 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教授。1987年 法国巴黎国立装饰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探索渐渐转向东方诗韵,开始创作《宇宙人生》系列,十七年间在欧美等国举办了十九次个展。2000年 上海美术馆举办《方世聪作品展》,油画人物注入了新人文主义色彩。2003年 回国后共举办九次个展,二十多次联展,作品追求内在表现,开始创作彩绘不锈钢雕塑《海上仙子》系列。

  2004年 上海大剧院画廊《回顾与展望》个展;杭州西博会博物馆《激情的艺术》个展。2008年 上海档案馆《冰与火·方世聪艺术人生文献展》。

  2017年 上海泓盛艺术空间《象色之魅·方世聪艺术作品展》。

  2018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世聪旅法绘画笔记》。

  2019年 上海久事艺术空间《生命之歌·方世聪艺术作品展》。

方世聪先生接受央广记者杨静专访(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央广网上海3月21日消息(记者杨静 林馥榆)见到方世聪先生的时候,他戴着黑色的宽檐帽,一身黑色大衣,谈吐非常儒雅而富有内涵。从他满屋子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方世聪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是绘画本身,更是他激情澎拜的精神图腾。

2019年 9月6日,“生命之歌——方世聪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与公众见面,以方世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呈现其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央广记者 杨静 摄)

2019年 9月6日,“生命之歌——方世聪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与公众见面,以方世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呈现其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央广记者 杨静 摄)

2019年 9月6日,“生命之歌——方世聪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与公众见面,以方世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呈现其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央广记者 杨静 摄)

  “旅法的日子,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执着,影响我很大”

  油画起源于古希腊罗马,而法国巴黎是艺术的圣地。19世纪继古典主义后,在法国,新古典主义,浪漫派,巴比松和印象主义等一浪推一浪,后印象主义的梵高,象征派的克里姆特,西班牙毕加索也都曾到过这里。

  1987年,方世聪先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工艺美院,先生不满足以前取得的成绩,总想寻找艺术的新路,他终于遂愿了。

  旅法前方世聪先生在国内已是一位知名画家。他师从吴大羽、朱碧初、俞云阶等名家,35岁担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黄埔画院副院长、上海教育局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我不满足以前的东西,我想再进步...当时在国内没那么好条件,看不到原作,印刷品也很少,我就萌生了出国的想法,画画的人一定要亲自去,实地考察,看看他们工作室,怎么搞创作,然后选择自己的路,这个很重要。”方世聪先生说。

  “法国十七年的生活对我影响很大。在巴黎我看了梵高、莫奈、罗丹等很多艺术家的个展,每个月的周末我都会去转转,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对创作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我。”

  “我在法国学会了一点:就是专注和热爱,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他们的精神,理念很重要,追求一点不及其余,他们每个画派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在他们影响下,我学会并尝试许多新的方法,张扬个性,随心所欲,特别是在我后来画的《宇宙人生》中,就有纸和布,油画、丙烯与水墨材料的混合。”

方世聪作品:中国鹰 84.5x87.5cm 1983年

方世聪作品:法国面纱 46×38cm 1995年

方世聪作品:东方少女 100×81cm 1981年

方世聪作品:老师 110×100cm 1981年

 方世聪作品:上钢三厂的女儿 180x160cm 2006-2019年

  “我很少画模特,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我开始居住在巴黎,后来在巴黎南郊找到了较大的工作室,到那儿坐火车要半个小时,每次我都会带一本速写簿在途中抓人物,车上乘客不多,开始我悄悄地画,当他们发现后却十分配合,有时瞟我一眼,我就用眼神与手势同他们交流:‘一分钟 一分钟就好!’法国人都很尊重艺术家,我十分感谢这些热爱艺术的法国朋友。”

  在方世聪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油画人物和素描,但大多不是模特,而是一个个鲜活有故事的人。

  记者在方世聪先生的画室里看到了题目为《上钢三厂的女儿》的作品,这是他归国一段时间后创作的主题作品,画面中心一位穿婚纱的姑娘手搭在工人老爸的肩上,她父亲自豪地笑着,背景是一排排钢锭,远处有黄浦江、东方明珠和褚红色的大吊车。

  “回国之后,我希望用较人文的题材来表现我国发生的变化:画中的父亲代表着上世纪工业时代,时尚的女儿象征着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潮流,两代人象征着两个时代的转换。”

  2006年世博会前夕,浦东不少地方正在动迁,上钢三厂也正在拆迁。方先生对这个厂子有着特殊的感情,那里是他曾经锻炼和写生的基地,他在那里当过化铁炉上料工,画过很多工地速写,当他听到该厂动迁消息时,心里怔了一下,然后立即决定用画来纪念这段美好的生活,同时又可以表现祖国新时期来临的历史转变。

方世聪作品:《莲花仙子》、《牡丹仙子》、《杨柳仙子》 心象彩绘雕塑系列

  “母亲是最坚定支持我的人”

  在方世聪先生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张母亲的照片,提起母亲,先生非常感恩她给予的智慧和最为坚定的支持。

  方母虽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上学不多,但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解放前方先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法文翻译,为人正直,然英年早逝,母亲发誓一定要培养两个儿子大学毕业。

  为了供两孩子读书,方母开始打工,除了一份微薄的工资,变卖了几套房屋里所有的红木家具,由此方先生从小发誓,将来一定要为母亲争气。

  “我爸爸去世时留下三句话:‘一用功读书,二好好做人,三听妈妈话。’母亲每年过节要我们背诵这三句箴言。”

  正是这样的一种成长环境,形成了方世聪先生为人处事的习惯以及他的精神世界。

  在方世聪先生的作品里,不乏母亲的身影,比如他画观世音总有妈妈的影子,还有一幅名为《慈母》的作品,也是他在法国经常思念母亲时,连续三天一气呵成的。

  “那是我在巴黎十六区一个很小房间里非常思念我母亲后画的,图中的母亲如观音如圣母,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就是我,也是众生。背景的故事有很多,有三娘教子、母亲洗涤衣裳、魔鬼来骚扰、朱雀报信等等情景。”

  方先生说,我母亲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她想做的事一定要去做,这也是母亲给予他最宝贵的财富。

方世聪作品:春风杨柳 180x180cm 2004年

方世聪作品:行者归来 100×130 cm 2010年

方世聪作品:凯旋 130×195cm 2003年

  画画有时很累也很苦,除了天赋还要有热情

  方世聪先生告诉记者,发自内心的热爱很重要,喜欢就会坚持,有理想就能执着,就像中国吴冠中和法国梵高那样,生活虽清贫,然而辛勤耕耘,一辈子无私地奉献给艺术。

  “很多画画的人坚持不下去,是因为还不够热爱,不舍得牺牲,画画是很辛苦的,我也曾经碰到过各种难处,但这种困难与在画中得到的快乐是不可比的。画画的确很累,但更多的是快乐,是“苦”中作乐,是在追求一种理念,是一种爱和奉献,当你画看见和看不见的东西——包括对象的美、特性与情愫,并把它表现出来时,那种内心的喜悦与快感是无与伦比的。”

  在方世聪先生眼里,一张好画,在于它的灵魂,要有生命力。一张作品能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是看这件作品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其中包含想象,这不完全是题材大小,而是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和高尚的灵魂,还有画面的结构、技巧和味道等等。

  多年来,方世聪先生不断地尝试心象绘画,体悟艺术与人生,其实艺术即人生,二者是统一的,有关联的,艺术是灵魂的折射,在《宇宙人生》和心象彩绘雕塑作品中,方先生孜孜不倦地耕耘,用他的心灵和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