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2月13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陈忠)为全面管控疫情,守好城市水门,上海地方海事部门快速响应一级防控预案,以及其高度的责任感,与公安、卫建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构建起一道横亘于水上、守护上海城市安全的坚实堤坝。

 

上海海事工作人员为船上人员测量体温(央广网发 蒋平 摄)

  上海河网纵横,航道密布。在内河航行的船舶中,95%是来自江浙皖赣等地,船员以船为家、流动而居,其健康状况,对上海疫情管控有着重大影响。

  1月28日起,上海内河航道设立了10个与江浙交界的内河省际口门,分别是位于嘉定区的盐铁塘、蕰藻浜、吴淞江;位于青浦区的长湖申线、杭申线、苏申外港线、油墩港;位于金山区的掘石港、黄姑塘、浦泽塘,实施24小时船员信息登记、测体温等管控举措。

  在上海市地方海事局长湖申线水上检查站,船员在海事执法人员的引导下,到检查站的相关窗口进行相关信息登记,测量体温。站长陶亚林介绍,长湖申水上检查站下游抵吴淞江、黄浦江,上游连京杭大运河,可谓“通江达海”。现在每天通过进出口的船舶有200艘左右。全站近30位队员日夜轮流值守,白天配合公安、卫健委的同志测温、登记,为保障通航和防控安全,晚上安排船只顺航道有序停靠,等待第二天进行测温、登记。

  “水上由于受天气、风力、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早上水面起雾,视线不好。晚上指挥船只停靠,没有其它照明方式,只能依靠巡逻艇上有限的灯光,在有限的条件下,同志们不怕困、不言苦,坚守职责、毫不动摇。”陶亚林这样叙述。

  在检查一线实施24小时管控措施的同时,对于特殊原因确需2月9日前提前复工的企业,地方海事部门要求严格落实相关措施,要求对所有进港船员的体温测量、严格控制靠港船舶船员上岸,由码头单位解决船员基本生活保障;所有码头装卸人员做好防护,卸货船舶作业完毕立即驶离,不得在上海水域停留等。

  1月28日0时至2月11日24时,上海10个内河省际口门累计出动海事人员1243人次、海巡艇303艘次,查控来沪船舶数1410艘(其中来自湖北船舶数0艘),放行入沪船舶数1369艘,滞留0艘,劝返船舶41艘。

  “有国才有家,我是入党积极分子,就应该以党员为表率,到最困难的一线去,还请爸妈多理解。”嘉定区地方海事处蕰西水上省际检查站海事执法员朱琰明如是说。

  市地方海事局装备科的丁敏华是家中第三位走上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成员。他的妻子是幼儿园老师,正作为志愿者支援社区工作,姐姐则是一名白衣天使,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当他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也主动报名参与陆上道口防疫支援时,心里充满了自豪。

  上海市地方海事局直属海事处的张阳,1月17日刚刚做好肾结石手术,术后在体内仍埋有J型引流管,医生嘱咐他在取出前走路要小心,不能大幅运动,否则会有疼痛感。他和另一位同事一手挑起了部门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督促辖区辖区7家码头,5家施工单位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值班期间,他多次出勤,开车领取疫情防控用品,以“不漏一条船、不漏一个人,不容丝毫差错”的工作态度,深刻激励了许多人。

  该出手是就出手。2月12日早晨6:50许,长湖申线检查站的同志们突然听到行驶的“苏宿货1726”船上传出呼救声。正在值守的陶亚林站长立即随151巡逻艇赶到“苏宿货1726”。经了解,该船船长杜恒浪因突发疾病此时几乎没有呼吸。由于无法提供准确的方位,导致120无法到达。见此情景,陶站长一边及时调动船体更大的125巡逻艇到现场,一边帮助其家人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将病人抬到125巡逻艇上, 120救护车赶到后立即将杜船长送往医院。

  为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的充足,市地方海事局的同志自足自发、积极行动,四处奔走找寻防护物品。局领导在防控初期第一时间通过个人渠道,采购N95口罩200个、测温枪10把;港口科徐志勇科长自费购买医用口罩800个,个人捐赠给单位用于支援保障一线

  上海内河日均进港船舶近千艘次,随着港航行业逐渐复工,船舶流量不断增加,全体海事人员将继续严防严控,坚守把口,坚决阻断疫情水上传播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