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2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为期两周的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今天在上海顺利完成,来自英国的107名中小学数学教师走进上海中小学数学课堂,与上海同行进行零距离交流。这也是历年来沪交流的英国教师和专家数量最多的一次。

  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大规模的教师交流项目。中英双方的项目合作领域,也从以往的小学领域,拓展到了中学。该项目不仅展现了上海在基础教育改革理念、措施、方法等方面的积极成效,也展现了中英互学互鉴、人文交流的丰硕成果。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在项目启动时指出,该项目给英国的学生及学校带来了真正的改变,部分学校七岁学生的数学水平已接近期望值,从而真正提升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潜力。

  该项目自2014年执行至今,如今已步入了第六个年头,很多中英教师参与其中,其中有超过20000名英国教师在英国与上海教师互动。据悉,英国政府还将继续拨款用于在中小学中推广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到2023年,预计将辐射11000所英格兰学校。据介绍,近年来英国积极推动与中国的教育交流,例如在留学生交流方面,自2013年以来,全英国已有超过55000名学生在中国参加了学习、实习及教学项目,英国也拨专款用于包括诸如“学习中国”等项目中,同时,也鼓励年纪更小的学生参与此类活动。此外,还有更长远的工作计划与设想,通过开展诸如 “熟练普通话”项目等,期望截至2020年使5000名英国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是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指出“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构成了中国外交中的三大支柱之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对上海中英数学教师交流在国家中英人文交流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并希望两国教育交流能够更加深入,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英国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积极参与到中英人文交流行动中,让教育合作的成果惠及两国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并通过教育把中外人文交流理念向社会传播,推动中英人文交流务实发展,为促进中英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认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以及多年来的实施和深入耕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英方反馈,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取得非常好的实效,此次英国教师来访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说明该项目备受欢迎。英国政府还针对该项目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合作目标,并通过持续拨款,予以保障,使得项目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推向中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们所展现出来的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感染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两国青少年,这正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指的是英格兰和上海数学教师的互派教学交流。本轮交流由英国教育部、中国教育部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实施。项目的缘起得益于2009年和2012年上海骄人的PISA成绩,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之前与英国教育部及相关机构的合作关系。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教委与英国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代表中英双方签署了两轮《中英双方关于数学教师交流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并实施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

  2014年9月20 日至10 月4日作为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首批70名英方教师(其中含10名自费参与项目的中小学校长)来到上海,在上海师大及其30所基地学校进行了为期2周的工作实践与交流活动。同年11月,上海的60名数学教师分两批赴英国的22所小学开展为期三周的数学教学实践与交流活动。2015年9月英方又派遣68名教师至上海交流,而上海也于2015年11月派遣了34位小学老师和34位中学教师至英国。2016年底和2017年初,中英双方分别互派了71名教师。2017年12月7日在伦敦举行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期间,中英双方在总结和评估第五轮合作成效的基础上就第六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达成一致。会议期间在中英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由上海市教委与英国教育部国际司续签了第三轮《关于数学教师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并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分别互派了70名教。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分别互派了86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