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在20岁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环卫工陈琴戴着“九件套”一路巡视,地上没有粘着口香糖,休闲座椅也很干净……只有落叶不帮忙,需要多多清扫。同往常一样,早上5时45分到中午12时,她的巡视已超过一万步。

  图说:步行街上的大理石椅子都被擦得锃亮。周馨 摄

  购物天堂,是什么样子?起码,是干净整洁的。干净整洁到什么程度?一个目标是——席地而坐。去年,黄浦区在“一带一路一环”——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路步行街、环人民广场共2.2平方公里区域启动建设“城区管理精细化示范区”,对标国际一流,追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如今,每天来自五湖四海超过50万人次的游客,流动在“中华商业第一街”上,人们看见的,是明净的城市容颜,还有“购物天堂”追求卓越服务的诚意。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新标准

  半径3米不超5个点状污染物

  路面、沟底、墙角,半径3米之内,不能有超过5个点状污染物!这是标准。

  这么严,能做到吗?“能!”每次面对这个问题,上海欣谊环卫公司环卫班长陈琴的回答都不含糊。怎么做到?“合理排班,循环作业,应急迅速”。陈琴的班组负责早班,每天早上5时45分开始,从南京路中山东路路口一直向北到黄河路都是作业区域,其中,南京路步行街,更是城市美容师们依照“新标准”精雕细琢的地方。

  “席地而坐”是南京路步行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实现目标要有具体的标准。去年,一份厚达50页的精细化作业手册,应运而生,成了不折不扣的“作业标准”。

  在“一带一路一环”区域,路面、垃圾箱、公厕……角角落落都有了高标准的环卫保洁要求。去年,区域内13个公厕都进行了改造,其中12个达到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中AA或AAA标准,这标准远远高于一般的公厕标准。

  图说:武胜路10号公厕内,每间小门装饰有山水画,感觉淡雅清新。周馨 摄

  有了标准,保洁方式的改进如影随形。道路采用“1+5+N”的保洁方式,1个岗区5名工人采用多种保洁方式;公厕采用“一客一洁”跟踪保洁五步法,做到一名游客、一次保洁,切实提升公厕服务整体形象,让所有游客在购物天堂真切感受上海的服务水准。

  南京路步行街,天天人流如织。如果进入人群清扫作业,一来不安全,二来“煞风景”,打扰游客。怎么才能让保洁安全又高效?要安全,就分流打扫——客流是流动的,同一时间不同路段,客流峰值有高低,清扫就避峰填谷。

  安全有了,效率怎么保障?外滩环卫班组首创的“雁式保洁法”行之有效。人天性爱扎堆,传统保洁常有尴尬一幕——一个保洁员在一个地方打扫,其他人就跟着扎堆,结果,人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打扫完整个区域,耗时耗力,事倍功半。“雁式保洁法”很不同,整个区域的人力安排和任务划分,清清楚楚,劳动效率大大提升,好似雁阵一样有序、高效、全覆盖。每逢重大节庆和重大活动,还会详细制定保障预案。

  “其实,游客们来南京路步行街,不用席地而坐,休闲座椅,每一张都干干净净,放心坐!”环卫工人杜师傅负责清洁步行街上的休闲座椅,让天南地北的游客放心坐,就是他的职责。

  新工具

  引进“小电牛”发明“九件套”

  每天早上7时左右,走在南京路步行街,你会看见,一辆敦实的电动环卫小车跑来跑去,小车不大,一人驾驶,环卫工季奎军就是司机。

  季奎军很爱这辆车,叫它“小电牛”,小车干活儿的确很牛,牛到什么程度?

  做个实验就明白了。你看,小车所到之处,地面上的碎屑、灰尘全部消失,仿佛风卷残云,更厉害的是,地面上以往让环卫工最头疼的口香糖、油渍,清理得一干二净;小车一路跑,底部随时喷水,喷过水的地面,30秒速干。再看路面,有多干净?伸手摸摸地面,一尘不染!季奎军开着“小电牛”,满脸成就感。这样的工作效率,不能不说——小身材,大能量!

  “小电牛”是“一带一路一环”去年引进的全球最先进洗地机。先进工具,不止有外来引进的,也有自家发明的。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到人民广场,“九件套”就是城市美容师们的标配。这“九件套”,正是80后环卫工陈冶日积月累后灵光乍现的发明创造。

  图说:电动环卫小车所到之处,地面被清扫得一干二净。周馨 摄

  陈冶高高大大,戴副眼镜,很斯文,一身工作服,腰间挂着“九件套”,专业又干练。“九件套”,是一套环卫工具,铲、夹、捻、抹、喷、擦,凡是手工清洁所需,用起来得心应手。当初,要试点精细化作业,陈冶反复征询工友们在日常作业中的小需求小困惑,课题最后锁定了精细化作业的工具改良。最后,课题组为大家奉献了保洁神器“六件套”——折叠钳子、喷水壶、钢丝球、百洁布、干抹布、小铲子。

  “六件套”,很管用,但阴沟狭窄缝隙中的垃圾还是很不容易清理。有一天,陈冶作业时一抬眼,看见一个导游挥舞小旗带队。导游停下来的时候,收起小旗,压缩旗杆,随手放进了包里。

  “打扫深沟狭窄缝隙,为啥不试试伸缩杆呢!”那一刻,陈冶灵光乍现,伸缩杆头上做一点改进,原来的平头削成尖头,清洁更得力。此后,经过改造的伸缩杆、湿抹布、小镊子依次加入清洁工具行业,“六件套”也变成了“九件套”。

  如今,环卫工陈冶发明的“九件套”,就是“一带一路一环”上的精细化保洁神器。在购物天堂,一道环卫风景是——“小电牛”和“九件套”,相得益彰,让城市美容师们事半功倍。

  新理念

  优质服务扮靓环境打动人心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从129个到46个,条例实施前的短短两个月里,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垃圾桶足足少了83个,剩下46个,数量不到原来的四成。

  南京路步行街上,该有多少个垃圾桶?这曾是一个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看世界,一个现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东京,马路上看不见垃圾桶,这个垃圾分类做得出奇好的城市,为啥马路上没有垃圾桶呢?因为,市民都习惯了垃圾分类,习惯了在家定时投放,习惯了不在马路上丢垃圾。那么,上海的马路上还要设置垃圾箱吗?

  如今,当垃圾分类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个问题的答案越发清晰——比照其他全球城市,上海应当逐步减少道路沿线的收集容器数量。

  如果说,投放方便,是垃圾桶设置的“面子”;规则意识和分类习惯的养成,才是垃圾桶设置的“里子”。在上海,垃圾分类,在乎“面子”更要“里子”。

  于是,南京路步行街上,垃圾桶数量锐减,精简后的垃圾桶密度因地制宜,人流量大、确有需求的区域就相对集中设置;反之,适当减少甚至撤走垃圾桶。

  起初,城市美容师们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垃圾桶少了,游客就乱丢垃圾呢?

  “我们主动增加了清运频次,3位清洁工每天清运从原来的五、六次上升为十来次。”陈琴说,几个月下来,原先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更让人开心的是,很多外地游客都知道上海在推广垃圾分类,会主动问,手上的垃圾该扔进干垃圾箱,还是可回收垃圾箱。于是,陈琴和同事们不只负责回收清运,还要为大家科普垃圾分类。

  图说:用小拖把拖完一遍后,保洁人员会用平板拖把把大理石地面部分再拖一遍。

  “垃圾分类科普越多,乱扔垃圾就会越少,购物天堂越干净,人们就越不忍心乱丢垃圾。”陈琴说,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用优质服务扮靓环境,用优美环境打动人心。

  每天来扮靓“中华商业第一街”,再辛苦也开心,要问陈琴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答案是——希望有一天,购物天堂里没有垃圾!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姚丽萍

  记者手记>>

  卓越城市 卓越服务

  面对每天50万人次的大客流,要干净到可以“席地而坐”,行吗?

  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城市美容师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来自——卓越城市,卓越服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遇到的每一位城市美容师,都在强调如何为购物天堂提供优质服务。

  图说:保洁人员用小铲子铲掉椅子缝里的小垃圾。周馨 摄

  这种服务意识,已经造就了很多不经意间的变化。想想看,20年前,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到人民广场,你遇到的公厕,是什么模样?这里的环卫人都知道,20年前,建造厕所,是为了让游客有地方如厕;如今,建造与改造厕所,是为了舒服如厕。

  从有地方如厕,到舒服如厕,这样的变化,是城市的进步,也是购物天堂该有的模样。人民广场武胜路10号公厕,去年完成了改造,拥有5套专业的除臭配风系统,公厕始终气味清新。男女厕位设计为2比3,减少女性如厕等候时间;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特殊卫生间,设计贴心。此外,人民广场人流密度大,游客多,武胜路10号就被打造成为上海第一座具有旅游咨询信息等服务的公厕,公厕大厅里提供旅游服务公共信息,小到急救包,也传递着上海服务的周到。

  卓越的全球城市,必然有卓越的服务质量。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上海的城市之窗,透过城市之窗,世界看见的,是这座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以及打造世界级购物天堂的诚意和雄心。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