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7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由北马其顿共和国的比托拉国家剧院呈现的话剧《孩子梦》将于2019年11月8日-9日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演绎一首寻觅与救赎的长诗。

话剧《孩子梦》剧照(央广网发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提供)

  《孩子梦》以“圣路易斯号事件”为历史背景。1939年5月13日水晶之夜过后,一艘载有937名德裔犹太难民的船只从汉堡启航到古巴,但他们在哈瓦那被拒绝入境。之后他们又试图在美国和加拿大其他的港口寻求避难,但同样都遭到了拒绝。船只驶回欧洲,他们在几个国家被接受入境,但最终多数人命丧于集中营。

  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以天才的笔触将绝望的真实,以诗意的方式娓娓道来。《孩子梦》写于1986年,并于1993年在以色列国家剧院哈比马首演。该剧分成四个部分:父亲、母亲、孩子、弥赛亚。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和他母亲逃往遥远又未知的路途的故事。孩子死了。但死去的孩子仍坚持着救赎和复活的信念。作品以其历史真实的背景毫不避讳地展现出血淋淋的现实。

话剧《孩子梦》剧照(央广网发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提供)

  本剧以色列年轻新锐导演伊泰·德荣与合作伙伴、视觉设计欧米瑞·罗森布鲁姆一直致力于戏剧艺术的融合与拓展。德荣回忆自己第一次读《孩子梦》时还在上高中,鼎鼎大名的列文对于当时梦想着长大成为戏剧制作人的他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偶像:列文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几乎将每个阴暗面都融入自己诗性的艺术创作中。当时的伊泰·德荣觉得这部作品极其有力,几乎不可能在舞台上演绎出来。

  如今他与他的团队倾尽全力做到了。伊泰·德荣认为,在导演该剧过程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是要找到一种能将文字呈现舞台的方法。“第一次阅读剧本时,似乎就已经清晰地表达了所有东西,没有隐藏任何含义。就像梦一般,一切都在美丽的诗歌中倾涌而出了。而该怎样把这首诗转化于戏剧、冲突和生活中?”他们采取的办法是用一些练习曲(即兴演奏),在舞台上传递出生活的质感。

  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表示:“汉诺赫·列文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通识的感受,同时他诗性与残酷并存的内核,也具备动摇观众的惯性理解,引发思索。将这样高品质的话剧作品推向市场,推向观众,是文化广场一贯的选戏动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