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9日电 (缪璐)10月27日,“第五届(2019)金融科技国际会议——金融科技的发展:理论、应用与风险监管”在上海财大豪生酒店圆满举行,本次会议云集了逾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当今金融科技监管和发展的热点进行探讨,通过搭建高水平的学术及实践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上海、中国乃至全球金融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有序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爱丁堡大学公司金融学首席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侯文轩担任大会主持。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郑少华教授在致辞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金融科技在这一建设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依托丰富的金融市场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上海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和政策创新等方面的成绩卓著,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下一阶段,上海如何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大力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支付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何加强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有效监控,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周禹鹏也在致辞中也肯定了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但他也指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金融监管和企业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确保各项金融改革创新任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注重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同时依法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势在必行。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赵万兵在致辞时表示:“上海坚持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去年,我们上海整个金融市场交易量突破了1645万亿元,持牌金融机构达到1605家,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较为集中、金融要素市场较为齐备、金融环境友好的城市之一。”他进一步指出,上海也正在大力推进区块链建设,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稳健、诚信、服务的金融本源,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风险,一定要有底线思维,要有风险防控意识。”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叶国标强调。

  金融科技创新对监管对象(客体)的优劣势影响

  致辞结束后,世界银行高级技术顾问、英国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LeslyGoh、协同数据创始合伙人,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区创始和现任主席胡本立、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教授AndrewEllul、IFC资深金融科技顾问、乔治城大学客座教授MiguelA.Soriano、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邓辛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其中,MiguelA.Soriano在谈及金融科技创新对监管目标的优劣影响时指出,一是应用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相对于传统方式的优势是有利于促进普惠金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简单可靠、速度更快,劣势是在风险细分可能会导致排斥,高借款利率可能是一个问题,另外也需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打破性别的偏见,或者是避免收入不平等等;二是金融科技创新对金融稳定度的影响,优点在于存款基础和贷款组合可以实现多元的增加,提高系统弹性,劣势包括金融个体/借贷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可能会导致冲击加剧,从而增加系统性的风险;三是金融科技创新对于金融诚信,优势在于促进交易可持续性,简化流程验证,监管机构可使用技术来支持财务诚信,缺点是虚拟货币可促进匿名资金的贷款和融资付款,可能导致反洗钱方面的做法不能到位;四是对客户消费者的保护,金融科技创新对消费者保护增加了透明度,能提供更多信息和更好的服务,缺点是数据保护不力可能会导致客户数据被滥用。

  对于近一年来中国市场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邓辛教授表示,首先在宏观上,监管趋严,从2018年3月至今,中国监管机构一共发布了9项有关监管的措施和建议;其次在全面的监管背景下,行业监管的效率促进了整个行业业务的转型,同时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的竞争逐渐白热化,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由C端逐渐向B端转变,在业态发展上,移动支付、网络融资、财富管理、数据分析这四个方向表现的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了;最后在机构发展上,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

  在高端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教授主持。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货币研究暨人工智能应用推进工作小组副组长任思溟,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马小峰,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多奇,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分别围绕金融科技应用中的难点、风险管理及相关法律研究主题等展开探讨。嘉宾们一致认为,金融科技从长期来看前景非常广阔,具体在大数据的信息隐私保护、算法的合法合规性审查等方面可能是下阶段金融科技发展的两个大蓝海市场。

  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

  论坛下午场设英文学术专场、中文论文专场和业界专场三个平行分会场。

  英文学术专场分为三个半场,主题分别为“Machine Learningin Finance”(金融领域的机器学习)、“Cryptocurrency and Ethics in Fintech”(加密货币与金融道德)、“Fintechand Banking”(金融科技和银行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教授Andrew Ellul、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Michael T. Chng、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助理教授程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卡斯商学院博士刘嘉涛、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博士赵若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周从意等分别进行了宣讲和现场互动交流。

  中文学术专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春涛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霍源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银行卡部和总行信用卡中心部门科长高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闫续文、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彭嘉欣分别宣讲了各自的论文《互联网金融能缓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吗?——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下商业银行人脸识别支付创新实践与监管模式研究》、《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来自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RegTech背景下的金融监管组织模式探析》,并相互点评和讨论。

  最受瞩目当属业界专场,上半场探讨“金融科技的应用及发展路径趋势”主题,由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朱正言主持。国家发改委中国信息协会投融资信息分会副秘书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于宁,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建平、票金所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吴琦迪、上海快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凡分别进行发言。

  其中,王建平强调企业做金融机构或者是数字化转型需要着重做好十点,包括客户、场景、数字化营销、产品创新、资管、数字化运营、智能风控、是否合规、财务、数字化的职场和员工。他指出,对金融机构来说数字化转型有两个核心点:一是视角的转变,你的组织架构流程是按照管理的需要设计的,还是站在客户视角设计的,这是一个转变;二是姿态的转变,金融机构需主动去了解客户的需求。

  业界专场下半场探讨主题为金融科技应用中的风控与风险监管,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谈儒勇副教授主持,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黄乐军、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知识图谱技术团队副总工程师汪伟、中泰证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何波、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创新产品官毛强华、浙江孚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贤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指导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财经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