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9月18日消息(记者周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上海普陀区各政法部门各司其职,主动作为,积极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质名片,切实提升辖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聚焦“跨界”难题,加强制度系统研究
普陀区委政法于2019年初制定出台了《普陀区政法系统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作为普陀区政法系统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性文件,分别从执法司法理念、民商事案件审理、刑事办案、窗口建设等几个执法司法领域,从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法司法标准、慎用强制措施、兑现认罪认罚从宽政策、破解执行难、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等几个办案环节,对提升营商环境明确了15条实施意见。
15条实施意见中,普陀将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与专项斗争、司法领域改革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和落实。比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提升与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严厉打击收取“保护费”,村霸、行霸、市霸等危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黑恶势力犯罪,保障企业经营者生命及财产安全。另外,关注企业的切身感受度和获得感,从诉讼的立案这一源头抓起,要求严格执行立案登记制,大力推广网上立案、试点市内跨区域立案等措施,方便企业当事人立案,提升诉讼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聚焦典型案例,凝聚执法办案共识
区政法部门立足执法办案,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等经济领域刑事犯罪,结合区域特点,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普陀区检察院先后办理了侵犯网络游戏《魔卡幻想》著作权案、利用淘宝网天猫网店销售假冒“多乐士”注册商标商品案、某知名外卖平台被骗取首单补贴案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强化了对科技创新的司法保护,依法严惩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同时,依法严惩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侵权惩罚力度,2019年以来共审结不正当竞争案件12件。区公安分局针对外卖、快递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频发、现场查处难度大的执法难点,研发“快递外卖”模块,通过警企合作,先期获取了饿了么、美团等外卖送餐企业的“骑手”信息,在路面拦停违法“骑手”后24小时内录入工作系统,同步生成《“骑手”交通违法登记表》推送给所辖企业。“骑手”可在7日内向任意一名路面执勤交警提出处理申请,不再担心来回奔波于违法受理窗口耽误接单。目前,运用该模块功能录入“骑手”违法信息超过11000条,已处理5900余条,处罚率接近50%,极大地规范了“骑手”们的交通守法意识,提升了全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区法院加大破产审判力度,及时依法清理丧失盈利能力、资不抵债,自身已没有生存能力,仅靠贷款或补贴存活的“僵尸企业”。2019年以来,受理破产案件25件,审结20件,依法宣告5家企业破产,畅通了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促进了资源优化整合,维护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区委政法委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辖区355家不同企业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调查评估结果认为,普陀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总体表现均衡,约九成企业感受到了营商环境的改善。
聚焦企业感受,开展客观公正评估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各政法部门主动“走出去”,聚焦企业感受,调研行业需求。区公安分局多次调研走访辖区内相关科技公司、桃浦智创城、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重点探讨交流智能安防社区建设以及重点人员管理。区法院走访辖区企业近30家,对于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商业风险防范、案件审理效率等难点、痛点问题,实行企业需求、办理结果、反馈意见“一事一登记”制度,确保事事有回应。区检察院先后走访拉扎斯网络上海科技公司、月星集团、国美电器等10余家企业,构建检察官企业联络制度,“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救济、风险防控等专业服务,选派检察官“送法进企业”,为企业开展法治培训、以案释法等法律服务12次,向职能部门反馈企业相关问题15件。区司法局整合优秀律师资源,为桃浦智创城、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地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服务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在园区内挂牌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由有涉外业务特长的律师、公证员组成的“中以(上海)创新园法律服务团”,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宣讲培训、法务指导、纠纷化解等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安心经营。
聚焦未来发展,推动建立研究基地
区委政法委作为区法学会的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区法学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化研究中心”“法治普陀建设研究基地”和“华东师范大学实习基地”,促进法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利用双方优势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培育法律服务和高层次法律人才。
今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区法学会加强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政策制度的研究,今年首先合作的研究课题就是《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普陀法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