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今在沪发布 推荐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2018-01-30 19:0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月30日消息(记者杨静)今天(30日),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上海发布。指南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推荐给予孩子们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从我国近30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看,尽管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不足。这一现状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医体结合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策略和方法》课题的支持下,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市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学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三方共同组成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工作组指南工作小组,集结了来自儿科、运动健康、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工作团队,历时1.5年,在上海、湖北等全国多地召开现场调研会,通过梳理来自学生、家长、老师、医生各方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最关注的十大问题,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等来自全国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最后完成指南制定。
  指南主要目标人群为健康的6-17岁的儿童青少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事实上,在2016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中,对全国32个省市,近100,000名中小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和屏幕暴露时间不容乐观。
  除身体活动的每日推荐量之外,本次指南还专门强调了久坐行为对健康的危害。为此,指南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以外,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在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活动。
  近年来,来自国际上的证据也越来越多明确了身体活动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一项综合了26项研究数据的分析显示,增加课内外的身体活动措施,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的技能。例如2014年在上海市17000多名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每天参加1-2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学生相比,活动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前者的1.37倍。
  为此,本次指南特别指出身体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的作用,也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提醒学生和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编辑: 林馥榆

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今发布

今天(30日)在上海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推荐给予孩子们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