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在沪举行

2017-12-02 20:0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12月2日消息(记者傅闻捷)12月1日至2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举行。

  两天的会期里,来自国内外不同学科的近百名学者围绕“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的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交流。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和中心共建单位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中心合作单位河北省城市传播研究院等学术团队将围绕论坛主题,从各自的主攻方向出发组织共计9场主题小组报告。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是继“媒体与传播研究的未来:媒介生态与大数据”、“可沟通城市与公共空间:论坛与工作坊2017”之后,中心近期主办的第三场重要学术活动。从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看到,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独特的城市化进程经验场域,以城市传播这一主题与国际交流对话,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效。黄旦认为,在数字化、城市化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学者应当紧密把握当前创新性的传播实践,在新的气象上把握中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该起到“国家队”的模范引领作用,与兄弟院校联合起来,推动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创新发展。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陈志敏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对本次论坛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他认为,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能够为专业的学术思考提供平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自发地参与到本次论坛,进行卓尔有效的交流讨论,以回应新媒体时代重要的社会变革,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近年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攻方向明确、学术成绩卓著。在2015年教育部社科司的整体评估中,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获评“优秀”等级,总分名列全国第四名,这就是对中心学术水平的良好证明。

  主题演讲环节,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以上海思南公馆思南读书会为个案,探讨公共阅读的具身实践如何再造城市传播网络。她认为,当前在上海“人文心脏”思南公馆所举办的读书会活动,以新媒体高度嵌入的公共阅读新方式实现了复合空间的大众实践。这种感官融合的具身实践反转了传统语境中“读”与“写”的关系,交织了地理、交往与意义三重城市网络,塑造了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形成中国式的公共文化。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以“再学科化”为题,对新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进行思考。他认为,当前的学科建设需要回溯对学科的定义,反思学科设立的历史前提。因此,对学科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系统的层面,需要看到学科的设定必然牵涉到社会环境方方面面的实践。十九世纪以来国内外社会科学学科建制过程中的预设前提,致使媒介技术的中心作用在主流社会科学中往往被忽略。因此,当前新闻传播学科亟需反思大众传媒时代所形成的规范性认识,以经验性的视野促进理论范式创新,从存在论上重新考虑传播和人的关系,关注媒介技术所带来的新传播形态,以媒介作为思考的支点重新理解和评估媒介业,重新厘定新传播时代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

编辑: 韩晓余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在沪举行

12月1日至2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