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29日消息(记者傅闻捷)昨天,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FDFRC)发布了第48期CEP的调查结果。中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从15上升至17.65,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数从27.5下降至14.71 ,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从2.5上升至5.88。
“中国正处于市场规范化和监管强化的政策过程中,并且积极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空利好两种因素相抵,起到平稳作用,本次中国经济景气指数相比稳中略升。”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表示,“对美国股市估值存在泡沫的担忧,加上由于特朗普上台之后,政治处于巨大不确定性之中,以及近期美朝关系恶化可能带来军事冲突的格局动荡,影响了市场对未来的良好预期,因此,本期调查的指数与上期相比有较大的下调。源于债务压力缓解和出口的复苏,欧洲经济景气指数现在上扬。”
未来3个月中国的通胀率为1.58%,未来一年的通胀率为1.82%。与7月数据相比,长短期通胀预期均出现小幅下降。美国的通胀率短期为0.27%,1年期通胀率为0.48%,与上月预期判断相比,长短期预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孙教授指出,“美国经济回暖所带来的物价上扬特征因此反映在本期的CPI调查指数之中,而全球大宗商品走势相对平稳,而且中国与农产品周期性上扬关联较弱,CPI基本稳定。
本期发布的商业银行、保险业与7月调查结果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专家对业银行和保险业盈利预期比较乐观。投资银行业景气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孙立坚教授认为,“由于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环境,影响投资银行业务的扩展,国企混改更多是强调质量的优化,并未给投资银行的业务带来增加,因此,投资银行营业收入预期有所下降。政府对PPP项目逐步规范和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受到约束,商业银行抑制了过去盲目库张的冲动,商业银行的收入表现企稳态势。保险业景气指数受到前期政策过渡整顿,出现反弹现象是对过去态势的一个修正。”
与7月调查结果相比,除了天津之外,其他地区经济景气指数均出现上升。孙立坚教授认为,“金融去杠杆政策利好样本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实体经济投资机会成本的降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上十九大的日益临近,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力促使本地经济更上层楼”。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复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