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邬达克的上海印记:30个年头、20多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2017-08-27 21:50:00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记忆】30个年头、20多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位邬达克

  据上海发布官方微信,当你路过诺曼底公寓、爱神花园、哥伦比亚住宅圈、大光明戏院、国际饭店、吴同文“绿房子”,感叹建筑师出神入化的技艺时,也许你没想到,TA们的设计均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邬达克。

  邬达克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人世世代代的生命中。

  青年邬达克

  1893年1月8日,拉斯洛·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北部的拜斯泰采巴尼亚市(该市现名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当地居民主要为说斯洛伐克语的斯拉夫人,属匈牙利王国。

  邬达克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姐妹和一个弟弟。童年的邬达克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非常爱画画,他9岁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年仅12岁就作为签约雇员在其父建筑公司正式工作。大学入学前,邬达克已取得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的证书。

  幼时邬达克与家人合影

  1910年,17岁的邬达克进入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科技大学建筑系就读。

  邬达克(前排中坐者)与大学同窗

  1911年5月,邬达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完成了其建筑师生涯的首部作品,位于拜斯泰采巴尼亚郊区维赫奈镇的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这座教堂成为邬达克全部作品中,在上海以外仅有的两件建筑作品之一。

  邬达克独立完成的首件作品

  缘起上海滩

  邬达克应征入伍投身一战

  为躲避战事,邬达克一路坎坷独自步行越过冰封的黑龙江进入中国。在哈尔滨,邬达克用西伯利亚铁路工作证和假护照,补办了通行于中日两国的铁路旅行证并搭乘邮船南下,来到当时 “东方的巴黎”、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上海。

  1918年11月28日,25岁的邬达克乘船抵达上海,站在外滩码头,身无分文。

  1910年代末上海外滩

  事业起步

  工作半年后,崭露头角的邬达克被老板罗兰德·克利晋升为主任建筑师,并被引荐给上海租界的上流社会。随着一系列优秀设计作品的面世,邬达克在上海建筑界声誉鹊起。这期间,邬达克的主要代表作有:

  何东住宅(今上海辞书出版社)

  巨籁达路(今巨鹿路)万国储蓄会22栋住宅

  中西女塾景莲堂(今市三女中五四大楼)

  美国花旗总会大楼(后曾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

  卡尔登大戏院(后为长江剧场,已不存)

  ……

  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何东住宅、

  巨籁达路(今巨鹿路)万国储蓄会22栋住宅

  邬达克特别喜欢当时自己设计的美国花旗总会大楼。这个盒子一样的八层建筑具有美国乔治亚复兴式风格,每层楼上都有对称的连排窗户。在顶层,邬达克设计了一排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奥式拱窗,形成一个装饰性的骑楼,外墙上贴有深棕色的墙砖。这种装饰手法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变得十分流行。

  1920年12月,邬达克与老板罗兰德·克利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正式成为其合伙人,洋行改名为克利和邬达克洋行。

  美国花旗总会大楼

  1921年2月,邬达克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回家乡奔丧。1921年下半年,邬达克重回上海。1922年6月1日,29岁的邬达克跟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结婚。邬达克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并立刻着手设计和兴建自己的第一栋房子,位于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的住宅。其设计风格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的双重影响。他的事业随着他的新婚开始进入了收获季节。

  邬达克的婚礼

  1924年12月1日,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很快,在1925年初,邬达克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赠人委托,设计建造一所为驻沪外国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赠给工部局。宏恩医院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也是他独立开业后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作品。

  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 221号,该建筑延续了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古典复兴风格,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医院高五层,局部六层,钢筋混泥土与砖木混合结构。

  邬达克在设计时强调尽量减少令人压抑的医院气氛。各部分功能布局合理,流线顺畅,医务楼和服务楼间联系便捷。底层采用浅门廊、敞廊等,使患者尽可能接近和欣赏花园。宏恩医院的设计体现出邬达克严谨扎实的古典主义功底,以及处理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的特殊能力。

  当时报纸关于邬达克及其建筑作品(宏恩医院)的报道

  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

  在之后的5年里,没有哪个设计师可以像他一样,作品中涵盖医院、教堂、学校、银行、办公楼以及私人住宅等所有类型的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刘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协会)

  西门妇孺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名“红房子医院”)

  宝隆医院(后为长征医院特诊楼,已不存)

  爱司公寓(今瑞金大楼)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今联合大楼)

  闸北电厂(今上海闸北发电厂)

  ……

  爱神花园

  1926年,实业家刘吉生(“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弟弟)决定在巨鹿路675号地皮上建造豪宅,在其青梅竹马的妻子陈定贞40岁生日时,把这幢房子作为送给她的一份生日礼物。

  邬达克为刘吉生夫妇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觉得这个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同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与妻子普绪赫的故事一样迷人。邬达克多年来的梦想和追求,就是用普绪赫的故事来创造一个庭园建筑样式的范本,而陈定贞的要求恰好给了他完成自己心愿的机会。

  爱神花园的构思,与英国著名学院派画家莱顿的名画《普绪赫洗浴》有关。

  爱神花园于1931年落成,这座设计和施工都堪称一流的精美住宅造价高达20万银元。邬达克在庄重的建筑中注入了雅致妩媚,设计和施工皆堪称惊艳。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具有宫殿气派,型制和柱式都称得上典范。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铸铁花饰栏杆,表现出轻盈、雅致的女性美。最特别的是,椭圆形主楼梯的铸铁栏杆内嵌入“KSL"图案,是妻子陈定贞特意把刘吉生的英文名字永久地铸造在了爱神花园。

  宅前庭院的中轴线上置一座由汉白玉制成的普绪赫雕像喷泉,成为整个庭园的灵魂。这座喷水池,是整个建筑的精髓所在,栩栩如生的女子雕像与二楼露台遥遥相望,所有知道雕像来历和故事的人,都会对这巧妙的设计背后的寓意,心领神会。

  刘吉生住宅,有“爱神花园”之名(今上海市作家协会)

  邬达克的自宅

  1926~1928年,邬达克连续三个夏天去法国、西班牙、瑞士、德国和匈牙利游历避暑。于是,1928年间邬达克设计的哥伦比亚住宅圈就深受此次旅行的影响。

  由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开发的别墅群哥伦比亚住宅圈(今外国弄堂私人住宅),包括新华路119弄、155弄、185弄、211弄和329弄,因靠近哥伦比亚路(番禺路旧称)而得名。为了保证舒适美观,房产公司选择邬达克为建筑师统一规划,每幢洋房则根据业主要求单独设计,设计了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十三种不同风格的住宅,满足各国侨民的趣味。

  哥伦比亚住宅圈(今外国弄堂私人住宅)

  1929年初,邬达克应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所托,在汉口路西藏中路口原中西女塾旧址建设慕尔堂(今沐恩堂)。

  慕尔堂(今沐恩堂)

  番禺路60号

  原房子转让后,邬达克自己则在街对面的番禹路129号,购地建造了一幢规模略小的英国乡村都铎式自宅。这是邬达克及其家人在上海的第二处住所。

  虽然此别墅是邬达克的匆忙之作,但仍延续了其一贯的严谨风格,呈现出一种古朴、惬意的味道。建房子所用的材料虽为收集该地区其他所建房子剩余物资而来,经邬达克的巧妙设计和善加利用,具有:露明木结构、陡峭的坡屋顶(常采用石板瓦)、老虎窗、屋顶窗、直棂窗、高耸的烟囱、门廊上部的悬挑等特征,使其整体仍体现出大英帝国乡村别墅的优雅。

  1937年,邬达克将自宅租予一位德国外交官,后又转卖给大华火柴公司经理邵修善,自己和家人搬到由他设计,刚刚建成的现代式风格的达华公寓底层的公寓居住。此为邬达克及其家人在上海的第三处住所,他们在此一直住到1947年离开上海。

  番禺路129号邬达克自宅

  Art Deco点亮“大光明”

  19世纪30年代初席卷欧美的Art Deco(装饰主义)飓风刚登陆上海,邬达克敏锐地站在潮头,在建筑作品中开始抛弃过去欧洲传统的各类复古建筑的做法,旗帜鲜明地成为“现代的装饰艺术派”的先锋。

  1931年11月,南京路上闭门歇业的老大光明戏院被英籍华人卢根为总经理的联合电影公司买下,并于次年拆除。为重建新影院,卢根找到了邬达克。受Art Deco风格的影响,邬达克出人意料地在大光明电影院设计上,一扫过去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使该影院成为中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的装饰艺术派”的标志。

  大光明这块地皮处于租界内被挑剩的位置:面积狭小,形状也不规整。邬达克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完美地利用了地形,“螺蛳壳里做道场”,建起了能容纳2000多人的大戏院。

  大光明戏院内景

  建筑立面造型为美国近代式,南立面由大面积长窗与半透明玻璃灯柱组成,后背是竖横交错板片墙面用淡颜色的面砖装饰。大门装有12扇铬合金玻璃门,门前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西侧耸立的长方形玻璃灯柱和大门口乳白色玻璃雨篷十分别致,晚上通电后灯火通明,数里之外即能望见,成为大光明的标志。

  重建后的大光明戏院(今大光明电影院)

  邬达克使旧戏院浴火重生。大光明不仅赢来“远东第一影院”的美誉,还就此成为全国各地观众观看电影的圣殿。而大光明戏院的改建,为邬达克赢来声誉,也把他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促成国际饭店的建造

  当时,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联合所办的“四行储蓄会”巨额获利,为借以树立“四行”形象,决定投资兴建远东最高大楼。

  七十年前,在上海这种软地基上盖摩天大楼谈何容易。当时,公和洋行、康益洋行等沪上各大设计公司都没有把握,是邬达克敏锐的判断和大胆的设计促成了大楼建造。

  邬达克手绘国际饭店效果图

  静安寺路跑马厅一带寸土寸金,国际饭店的地皮仅有1176平方米。邬达克几易草图,最终定稿为一幢美国现代派风格的摩天大厦,地上22层,地下2层,总高度为83.8米。

  像当时所有高层一样,国际饭店大楼一落到底,不设裙房,以显得更加高大。大楼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材由邬达克委托德国西门子洋行设计,质轻而强度比普通钢材高3倍。采用蒸汽机打桩,桩头均为圆木美松,每根钢柱下打5根梅花桩,最长的桩达39.8米,接近大厦地面总高的一半。由于桩又密又深,至今在近代上海高层建筑中,它沉降最少。

  建造中的国际饭店

  过去上海其他一些高层建筑均使用进口石材饰面,邬达克却让国际饭店内外统统穿上中国的“衣服”——大楼的外墙,1至3层用青岛崂山黑花岗石贴面,4层至22层用泰山砖厂的棕色面砖;内部门厅,地坪用山东玉佛石铺砌;大厅柱子和墙面的大理石,淡黄、淡绿相互映衬,十分华美。

  1932年8月动工的大楼,于1933年10月竣工,1934年12月1日开业。国际饭店比当时香港最高的汇丰银行高出11米,比当年日本建筑高出更多,而“抬头看楼帽落地”则一度成为各地来沪观光客口口相传的笑话。

  建成之初的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保持“远东第一高楼”的纪录近30年,保持上海最高建筑纪录近50年。如今,她的高度优势虽然不比当年,但其前卫的设计理念,时至今日依呈现出的那种毫不过时的优雅现代感,就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来说,无疑是邬达克作品中影响最大的一个。

  “绿房子”

  1932年,邬达克打样行搬入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改名邬达克洋行,邬达克迎来了其事业全盛期。此后,他陆续设计了:

  上海啤酒厂(今苏州河梦清园)

  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今徐汇区体育局)

  辣斐大戏院(原长城电影院)

  达华公寓(今达华宾馆)

  吴同文住宅(今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

  朝阳路圣心女子职业学校(今长城饭店)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圣心小学(今向明中学震旦楼)

  俄罗斯天主学校男生宿舍(今向明中学国际部晓光楼)

  ……

  其中,作为邬达克在上海最后的代表作——“颜料大王”吴同文住宅,享有当时远东第一豪宅的美誉。这幢坐落于北京西路铜仁路交界处的建筑,仿佛一艘巨大的航船,通身绿色,老上海人称它为“绿房子”。

  绿房子

  晚年邬达克

  “绿房子”之后,因受战乱影响,邬达克洋行的业务几乎全面停滞。

  1946年8月,邬达克洋行因被控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被查封,邬达克一家在达华公寓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软禁在家不能随便外出。邬达克开始考虑离开上海,这个他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

  1947年1月,邬达克携妻子和幼女及岳父母乘“波尔克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邬达克后到瑞士小住,其间,他作为教皇的建筑顾问,参与了梵蒂冈大教堂地下室、圣彼得墓的保护性挖掘及修复工作。1947年下半年,邬达克转而申请赴美定居。1948年6月邬达克携妻女及岳父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他在伯克利大学附近为自己设计了一所没用一根钉子的瑞士风格的房子。

  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伯克利去世,终年65岁。

  邬达克部分建筑作品

  黄浦区

  广学会大楼(今广学大楼,虎丘路128号)

  浸信会大楼(今真光大楼,圆明园路209号)

  美国花旗总会大楼(后曾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福州路209号)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今联合大楼,四川中路261号)

  大光明戏院(今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216号)

  国际饭店(今国际饭店,南京西路170号)

  派克路机动车库(今国际饭店附楼,黄河路凤阳路口)

  慕尔堂(今沐恩堂,西藏中路316号)

  美丰银行(今强农大楼,河南中路521-529号)

  浙江大戏院(今浙江电影院,浙江中路123号)

  西门妇孺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又名“红房子医院”,方斜路419号)

  辣斐大戏院(后曾为长城电影院,复兴中路323号)

  爱司公寓(今瑞金大楼,瑞金一路148-150号)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圣心小学(今向明中学震旦楼,长乐路143号)

  俄罗斯天主学校男生宿舍(今向明中学国际部晓光楼,长乐路143号)

  静安区

  何东住宅(今上海辞书出版社,陕西北路457号)

  吴同文住宅(今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铜仁路333号)

  爱文义公寓(今联合公寓,北京西路1341-1383号、铜仁路304-330号、南阳路208-228号)

  斜桥弄巨厦(今上海公惠医院,石门一路315弄6号)

  万国储蓄会巨籁达路22栋住宅(今巨鹿路852弄1-8号、10号、868-892号)

  刘吉生住宅(今上海市作家协会,巨鹿路675号)

  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延安西路211号)

  徐汇区

  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淮海中路1836-1858号)

  霍肯多夫住宅(淮海中路1893号)

  福开森路外国人私宅(武康路129号)

  国际礼拜堂牧师住宅(今徐汇区体育局,乌鲁木齐南路64号)

  普益地产公司巨福路花园6栋住宅(乌鲁木齐南路153、154、155、160、180、182号)

  普益地产公司西爱咸斯路花园7栋住宅(永嘉路563、615、623号,安亭路41弄16、18号,81弄2、4号)

  盘藤住宅(后曾为上海中国画院、上海越剧院,汾阳路150号)

  辣斐德路花园住宅(复兴西路133号)

  南洋公学工程馆(今上海交通大学工程馆,华山路1954号)

  长宁区

  中西女塾蓝华德堂(今市三女中五一大楼,江苏路155号)

  中西女塾景莲堂(今市三女中五四大楼,江苏路155号)

  哥伦比亚住宅圈(今外国弄堂私人住宅,新华路119、155、185、 211、236、248、276、294、329弄(号)部分住宅)

  孙科旧宅(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行政办公楼,番禺路60号)

  邬达克自宅(今邬达克纪念室,番禺路129号)

  达华公寓(今达华宾馆,延安西路918号)

  美丰银行别墅(今龙柏饭店3号楼,虹桥路2419号)

  息焉堂(今西郊天主教堂,可乐路1号)

  杨浦区

  闸北电厂(今上海闸北发电厂,军工路4000号)

  朝阳路圣心女子职业学校(今长城饭店,眉州路272号)

  普陀区

  上海啤酒厂(今苏州河梦清园,宜昌路130号)

  图文:上海市档案馆官方微信@“档案春秋”

编辑: 韩晓余
关键词: 邬达克;吴同文;中西女塾;历史保护建筑;沐恩堂

邬达克的上海印记

邬达克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人世世代代的生命中。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 221号,该建筑延续了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古典复兴风格,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