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共论情缘 探索中国电影发展之路

2017-06-22 11: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22日消息 (记者王渝新 吴善阳 周洪)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昨天下午举行。正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来自上海和香港的电影人共同回顾了沪港两地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情缘与成果,希望取长补短集加强合作,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作为中国电影的两大重要地标,上海与香港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交流长达一个世纪,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注入力量。任仲伦接掌上海电影集团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上海与香港之间的电影合作,他认为,两地电影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信任,是沪港电影合作经久不断的重要基础,“上海和香港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座城市的‘契约精神’都很强,而且都比较开放、比较繁荣,两地艺术家们的艺术精神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很多相通。”

  著名香港导演黄百鸣坦言,自己和上海特别有缘。1997年香港回归前,黄百鸣的电影《我要活下去》就由上海院线发行;香港回归后,黄百鸣的许多电影都是在上海进行的拍摄。
  “跟上海合作非常靠谱。”这位“上海女婿”笑着直言上海的拍摄地点多、人才也容易找,“而且上海对电影产业非常支持,我们拍戏觉得很舒服,好像是在香港拍一样。”
  任仲伦加入上影后,最早合作、合作最多的“伙伴”也都来自香港。在他看来,沪港两地的电影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香港电影对内地的贡献是巨大的,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合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了对商业电影的理解,帮助我们补充了对电影制作体系的理解。所以,现在的合作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分不清楚了。”
  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拍摄了以《上海假期》为代表的多部上海题材的电影,她觉得上海与香港有很多相通相融之处,有时坐在上海酒店里喝咖啡,仿佛就象在香港一样。而已经落户上海的电影人唐季礼则坦言,沪港电影虽然有“学院派”与“实践派”的风格差异,但都要面向市场,对投资人负责,可以互相借鉴。
  十多年前,任仲伦等电影界人士提出了“华语电影”的概念,“这个概念,既包括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导演,也包括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一些优秀导演。如果我们用‘华语电影’这面旗帜,把华语艺术家们集中在一起,我们无论在总量上、影响力上,力量都是强大的。所以我觉得,沪港合拍电影对于整个华语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很好的选择。我们愿意把这件事情继续推动下去,也期待能够把华语电影的力量真正集聚起来。”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上海;电影;黄百鸣

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共论情缘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沪港电影合作交流论坛”昨天下午举行。正逢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来自上海和香港的电影人共同回顾了沪港两地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情缘与成果,希望取长补短集加强合作,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