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政协委员钱锋:建议优化高校工科教师结构 提升工程教育水平

2017-03-08 17:5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3月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以及“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方案的全面实施,提升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任务也日益紧迫。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指出:“目前我国工科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向日益增加,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缺失。”故递交提案,建议从三大方面建议优化高校工科教师结构,提升工程教育水平。

  钱锋委员坦言:“我国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工业还存在投资回报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空心化、自主品牌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等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工程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发布的《洛桑报告》显示:我国在“人才市场上可获得的合格工程师”排名落后,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企业难以招到合格的工科毕业生。

  2016年中国已经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质等效,这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业内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工程教育质量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我国工科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向日益增加,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缺失,绝大部分教师的工程实践止步于实验室模拟,没有参与产品从设计-原型-生产的整个过程。

  钱锋委员分析工科教师“非工化”问题,发现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是我国工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中青年教师来源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也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第二,工科教师招聘、考核与晋升价值取向偏颇。第三,企业缺乏培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动力。由此可见,工科教师“非工化”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协同,完善政策。为此,钱锋建议:

  1、政府要完善政策,明确工科教师入职条件;要通过减税政策推动企业向高校师生开放工程实践与实训,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工程教育师资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解决我国工程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工科教师“非工化”问题必须上升到国家高度,用制度手段加以规范,用经济手段予以帮扶。

  2、高校要增设工科教师招聘中的工程背景入职门槛,不断完善工科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工科教师来源比较单一,“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历与背景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改变这样的状况,对于新入职教师要增加工程背景入职门槛,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技能,还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博士刚毕业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的年轻应聘者,应要求他们具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经历;对于已经在职的工科教师,要通过定期到企业蹲点实践和承担校企合作研究课题等形式,弥补工程实践背景与经验不足等问题,加强工程实践的继续教育。

  3、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优化工科教师队伍。

  制定有利于企业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到高校任职的政策与制度,为到企业实践的教师提供培训与实践的条件保障与支持。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除了联合攻关,开展科研以外,还可以通过为高校设立“实践讲习教授”、“企业导师”等方式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派送到高校任教。通过定期组织对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开设专题讲座、走进课堂等,促进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和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进而解决工科教师“非工化”的问题。

编辑: 林馥榆
关键词: 政协委员;工程教育;工科教师;非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