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方加亮委员:关于完善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几点建议

2017-01-18 10:20:00来源:央广网
方加亮委员发言(央广记者傅闻捷 摄)
  央广网上海1月18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傅闻捷)今天(18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在市委党校举行。方加亮委员以《关于完善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几点建议》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方加亮委员表示,上海近年来积极推广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己走在全国前列。闵行区根据上海市《关于完善本市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规定,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将家庭医生打造成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双重守门人。
  在发言中,方加亮委员表示,闵行区作为试点区,依托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完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建立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外包支持服务体系"的工作构架,实现了全程医疗关怀和后续健康管理。但是在推进家庭医生服务还存在着瓶颈与不足,主要是分级诊疗的上下衔接不畅,出现社区"一头热"现象。目前"双向转诊"的信息系统覆盖不全,各区之间、社区医院同外区二级、三级医院的转诊通道不畅通,外区医院为自身利益对双向转诊不热心;综合医改的基础在社区,但社区药品种类限制太多。社区医院的药品由于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种类、数量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区需求;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同居民的实际期望存在较大偏差。由于早期为保证签约率,在发动宣传阶段存在过度承诺现象,导致居民的期望值过高。签约的后续工作亟待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的扶持和激励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家庭医生服务投入、保障和倾斜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激励效应不强,已经不适应家庭医生制度的有效推行。 
  对于这些问题,方加亮委员建议,首先要完善综合医改激励机制,拓宽家庭医生签约内容。加大医保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支撑力度,建立以签约服务为基础的医保费用管理评估机制,调动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医院可以将"医养结合"和"长期医疗护理"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助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其次是,突破政策瓶颈,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政策环节建议市级层面尽快出台家庭医生服务包,形成统一的服务流程、规范和标准指南。支付环节建议医保部门应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将家庭医生开展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医保范畴。组织环节建议创新人才引入、评价机制,明确家庭医生晋升路径和职业前景,进一步完善"全-专联合"的工作机制,使家庭医生在掌握"三级医院转诊"专家资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吸引签约又能把工作做实。
  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建议可以参考新农合转诊方式与机制,由政府主导,医保部门加以政策限制,从而将分级诊疗纳入到逐级转诊的制度并加以完善。同时以各类慢性病分级诊疗为切入点,制定相关的转诊标准和流程,明确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逐步引导病人就诊"规范有序",提升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是,实现社区诊疗的标准化和连续性,确保患者在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能够获得同样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划分,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其次要定期考核社区医生对标准指南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借助三级医院医生带教、下社区、专病门诊等方式提升社区规范诊疗的能力,并以此作为三级医院医生的考核晋升依据,最终实现诊疗标准化。最后,还应保证基层医院的药品配备与二、三级医院衔接,对稳定期慢病管理用药推行长处方政策,保证患者社区用药的连续性和便利性。
编辑: 韩晓余
关键词: 方加亮;完善;社区家庭医生制度;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