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印有古典元素的红色戏袍、轻轻提起水袖末梢往身边牵引、两手还从兰花指交替变换为兰花掌,家住长宁区的法国籍人士韦博立沉浸在中国传统戏剧昆曲的美妙唱腔之中……尽管学了好几次才勉强摆出兰花指,但几个动作仍让他感觉不过瘾,笑称每天都要穿着精致戏服练习。

  “仅仅用身体语言就可以表达情感,昆曲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致与中国人民的谦逊友善。”韦博立对记者表示。

  昨天,包括韦博立在内的多名外籍人士参加了“国际社区美好生活2.0”之经典之韵微旅行——从古北市民中心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从欣赏昆曲、芭蕾舞剧到观摩基层立法联系点,亲身感受中国丰富的文化活动与上海经典的地标建筑,在行走中更加读懂中国、读懂上海。

  古北社区是上海最大的高标准国际社区之一,虹桥路沿线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便成为此次“微旅行”设计的由来。长宁区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厚曾介绍,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有代表性的特色旅游项目,从社区小窗口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更多在沪外籍人士敞开大门。

  甫一走进位于古北市民中心二楼的文化会客厅,外籍居民便赞叹不已:小小排练厅竟然“装下”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为老外们一一介绍了昆曲的发展背景与经典动作,还现场为他们唱了一曲。她说: “这里就是一个让世界感受中国古老艺术的窗口与舞台,可以带领各国人士深入体会,并理解艺术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亚当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际访问学者,这是他第一次参观古北市民中心,感觉新鲜的同时,却又似曾相识。原来,在他的家乡波兰,也有类似市民中心,邻里之间聚在一起聊天、运动,增进感情。走到书架前,他还饶有兴致地拿起一本德文版《中国成语故事》翻看。

  在古北市民中心,还“藏着”居民议事办公空间和收纳着一条条建议的展示台,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听完讲解后,亚当斯完全能够理解其中含义,他觉得这一平台能够“链接”人民与国家,也为中国的创新“点赞”。 “我会告诉远在波兰的家人们,关于今天的所见所闻,中国真是有太多值得挖掘的奥秘了。”

  “微旅行”的特色不仅在于昆曲与市民中心,还有生动的芭蕾舞。一场特别的舞剧赏析课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为老外们分享了芭蕾舞剧的点点滴滴,从《白毛女》 《简爱》 《天鹅湖》到《闪闪的红星》。

  听到吴虎生曾为了演出克服伤病、咬牙坚持的经历,亚美尼亚姑娘马星星颇为感动。身为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的她,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辛苦与执着,她希望自己能够多来现场看看芭蕾舞剧、表达对艺术的支持。

  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马星星在上海已有12年,从看展会、听音乐剧到走街串巷,每一次出行她都颇为期待,此次“微旅行”更是如此。 “外国人来中国不单单是吃中餐就可以了,一定要去感受中国的千年文化,才能更好地走进中国、融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