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月19日消息(记者吴善阳)随着上海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保健品市场出现急剧增长。然而面对保健品市场的快速扩张,相应的监管却显得滞后与乏力,并由此出现诸多乱象。据报道,一些不良商家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处心积虑算计老年人的腰包。
面对这些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康青表示,此类欺诈行为严重地侵犯了老年人权益,并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稳定。目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逾436万,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已突破30%的关口,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已进一步加重,其中有收入、有积蓄、无负担的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并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这些老年人逐渐成为保健品购买的主力军。
据了解,虽然2012年上海市工商局就已开展“违法推销老年保健品”专项整治工作,然而时隔多年,由于对于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涉及药监、工商、物价、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执法部门,因此存在执法边界不清的客观现实,加上不良商家有意利用法律漏洞,以打擦边球的形式极力逃避监管,使得执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并导致老年保健品销售过程乱象丛生,屡禁不止。
康青介绍道,4-2-1已成为大多数家庭人口结构中最典型的模式——即一个家庭中,一对年轻的夫妇在养育一个孩子的同时,需要赡养4位老人。这对于承担双重家庭重担的年轻夫妇而言,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老年人缺乏亲人陪伴和照顾的现象十分普遍。老年人在体弱多病缺少子女陪伴、且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十分容易受到那些不良商家“温情陪伴、老年保健”的诱惑,商家正是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弱点,或以次充好,或引诱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
康青建议,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震慑作用;第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明确专门的监管部门,严格老年保健品市场的审查制度,对保健品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以及产品价格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流入市场上的保健品具有合法性和安全性;第三,要发挥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提高鉴别能力和自我维权能力,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第四,应该在制度层面,构建并完善群众举报机制,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最后,许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根据群众举报和消费者投诉等情况,加强征信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对于一切针对老年保健品生产和销售的违规违法行为除依法处理外,一概列入监管“黑名单”并予以媒体曝光。
编辑:
唐奇云
关键词:
上海;老龄化;老年人;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