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本届论坛聚焦教育实证研究方法,设置了17场平行分论坛,分别由国内17所高水平教育学教学科研单位主持;42家教育学高水平期刊担任论坛学术支持单位,33家期刊派出代表参加了线下“期刊与作者面对面”主题沙龙,分四组与教育学人进行对谈,共同探讨并推进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证研究。

论坛主席袁振国教授致辞(央广网发 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论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在控制线下参会规模同时,组建了由17位技术专家构成的直播团队并得到了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的友情支持,通过线上直播扩大论坛受益面,共计约10万人次参加了线上讨论。10月31日晚,论坛“期刊与作者面对面”主题沙龙活动火热进行。33家高水平教育学期刊的嘉宾分四组,与作者开展对话,共话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证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教育实证研究及其成果发表、推广。

  据统计,本次论坛共收到会议论文投稿610篇,会议报名3937人,获邀线下参会人员800人。17场平行论坛共有287人次进行了主题报告。内容涉及教育的元分析技术与应用、量化方法反思与前瞻、质性方法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面板数据分析、问卷设计与运用、随机实验设计、测量评价技术、图像视频分析、案例分析方法、扎根理论的运用、政策效果的评估;教育质性研究中的编码技术、理论贡献、访谈策略、田野调查等研究领域。与会代表以极高的专业热情和专业精神开展了热烈深入的讨论。

“期刊与作者面对面”沙龙(央广网发 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此外,本次论坛同时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组委会通过对71家单位推荐的324篇学术论文、141篇学位论文进行三轮评审并公示,最终评选出10篇优秀学术论文和10篇优秀学位论文。

  论坛主席袁振国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举办六年来推动实证研究从少到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迈进的历程,提出从“更具有思想性和前瞻性”“更具有理论概括能力”“更多体现价值理念和追求”“更多形成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的方向,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发起并连续举办六年来,营造了注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研究向实证范式的转型,已经成为教育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