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澳洲的牛肉、新西兰的牛奶、美国的龙虾、挪威的三文鱼、地中海的蓝鳍金枪鱼……正在进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食品及农产品展馆无疑是最热门的展馆,没有“之一”。在这里参展的外国老板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中国客商,近600斤的蓝鳍金枪鱼现场“分解”试吃、白俄罗斯美酒随意品尝、德国的30公斤香肠和10公斤干酪和顶级火腿足以“震慑”各类专业观众。

  11月8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二届进博会国家展希腊馆内,陈列着来自希腊的果酱、蜂蜜等食品。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

  11月7日,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光明食品集团承办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峰会上看到,中国人“吃遍全世界”的决心是坚定的。峰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用一连串的数据解析了中国人在过去一年中“吃的门道”。

  据悉,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累计意向成交126.8亿美元,占总体意向成交的20%以上。

  11月8日,第二届进博会国家展南非馆,工作人员向参观者展示南非葡萄酒。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为170个,到了2018年增长到185个,截至2018年世界上总共只有233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从事进口食品的企业中,民营企业总金额占比最大达到55.43%,同比增速最快达到28.87%。国企进口占总额的16.71%,同比增长19.94%;外资企业进口占总额的27.17%,同比增长1.16%。也就是说,嗅觉敏锐的民营企业已经发觉中国市场“吃的潜力”。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水海产品及制品是中国进口最多的食物。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的17个品类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水海产品及制品、肉类及制品、乳品,进口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1月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二届进博会上,一条巨大金枪鱼引发围观,不远处的展台正在进行海鲜拍卖。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

  在水海产品中,鱼类进口额占比最大,为48.5%,其次为虾、蟹,从同比增速来看,虾的增幅最大,达到92.13%。中国人最喜欢从俄罗斯联邦、美国、挪威“买鱼”。其中俄罗斯进口额占总金额的29.23%,美国占比12.58%,挪威占比9.52%。

  11月8日,第二届进博会国家展法国馆,一家农业合作社集团工作人员示意参观者可以扫二维码购买进口食品。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

  “邻居”印度也发现了中国人爱吃鱼。在鱼类进口排名前十的来源地中,同比增长最快的就是印度,增幅达528.51%。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是我国水海产品及制品的前三大来源地。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升级需求,我国对进口食品进行了大幅度的降税。报告显示,进口干、坚果,平均降税幅度达42%;酒类平均降税幅度达60%;粮食及制品平均降税幅度20%;乳品平均降税幅度47%;水海产品及制品平均降税幅度37%。降税幅度最高的是“杂项食品”,平均降税幅度达到93%。(经济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