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市政协常委王如路:“我写提案就是要为百姓多说话”

2017-01-13 21:27:00来源:新民晚报

图说:王如路委员(中)和同事正在看图纸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新民晚报·新民网】

  专家视角写提案

  作为专家型领导,王如路曾经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二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三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等诸多荣誉。200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上海市领军人才,并被评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功臣。在他的提案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无疑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王如路共提交个人提案29件、联名提案3件,其中关于交通领域难点问题的提案几乎占总数一半。交通问题堪称他的建言焦点。

  “前两年,我曾经提过一个《关于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的建议》”,王如路委员说,“根据我的调查,上海高速公路、高架信息诱导系统已较为完善。然而交通信息系统在便民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百姓在乘坐公共交通的过程中经常会找不到地铁和公交之间的换乘路线,降低了出行效率;手机地图导航软件使用程序较为繁琐,部分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导航软件造成出行困难;由于地面交通存在时间不可控因素,导致市民乘公交出行往往要等待较长时间,造成时间浪费。因此,我建议进一步提升公交、地铁、轮渡等交通方式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将一种交通方式的运营始末时间、动态间隔时间及其附近其他方式交通换乘位置以指示牌或显示屏形式在邻近公共交通车站进行显示等;建议由交通管理部门牵头,联合手机地图软件开发商开发高精度多引导功能方便百姓使用的GPS导航手机“一键通”,使用者通过语音呼叫服务站,实时向使用者发送语音导航信息,使使用者顺利到达目的地;建议公交单位推出公交线路查询手机APP软件,将各公交位置通过GPS定位,实时显示下一班公交到站的时间,便于市民掌控等公交所需时间,避免时间浪费,更有效率地出行。”

  王如路委员的这个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表示,将围绕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力保障路网运行安全、加大公交信息化发展、努力提高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等重点工作,积极通过科技、信息化等手段进一步推进本市“公交都市”及“智慧城市”的建设。

  百姓疾苦放心头

  “在我写过的政协提案中,印象最深的就要算是《关于进一步加快成片二级旧里改造的提案》”,王如路委员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借世博会东风,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改善。但由于历史、经济和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成片二级旧里仍保持原有状态,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普遍较差、生活艰苦、公共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隐患较多。我在参加政协视察的时候,看到这些居民的居住条件问题,不但是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更是牵扯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我觉得我的提案一定要为百姓多说说话”。

  王如路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各区旧改部门全面梳理改造项目、资金来源、房源需求等,通过市、区的统筹安排、年度计划、资金计划和房源供应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加强计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旧区改造稳步、有序地推进。同时,要多渠道筹集旧区改造资金,市、区两级政府通过统筹土地出让收入、公有住房出售净归集资金及其增值收益、直管公有住房拆迁补偿款、财政预算等方式设立旧区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旧区改造,并且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区改造,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优惠政策,吸引有品牌、有实力、有信誉、有旧区改造经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前期开发与改造,从而减轻政府资金压力。

  王如路委员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旧区改造有关政策。针对旧区改造企业动迁难的问题,抓紧研究出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完善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过程全透明、结果全公开,公开补偿安置结果,还要对动迁安置房源的建设和供应,继续推进就近安置房建设。积极支持各区加大就近安置房建设,对周边交通、配套和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做好宣传,提高居民的接受度。

  建言献策更精准

  “热发展”更需要“冷思考”。在王如路委员的提案中,建言献策更讲究“精准”二字:在《关于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地下管网)的安全监控建议》中,王如路委员提出,城市生命线工程是维持着一个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何监控这道“生命线”的“健康”保卫城市安全,渐渐成为现代城市亟待重视的问题,并建议建立上海市统一的综合管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建立分类、分级智能监管体系,积极推进地下综合沟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管网建设管理能级。

  在王如路委员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应带头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中,他深刻剖析了何为创新?创新的要素有哪些? 王如路委员提出,上海要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土壤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形成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人才辈出、成果涌现”的创新局面。

  王如路委员表示,上海的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上海在“四新”方面不仅要搞集成创新、交叉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更要在单一领域深耕细作,向德国和日本学习,产品升级方面向“深、广、强”发展,不能一味强调没有创新的“大”而不强,要怀揣“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极致,借鉴德国工业4.0版本,力争做到“高、精、尖、强”的大国企。

编辑: 唐奇云
关键词: 王如路;上海市交通;政协常委;旧区改造;一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