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3天的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线下展会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值得欣喜的是,展会期间,线上和线下的科技成果交易额累计达到2.5亿元。

位于嘉定工业区的上海钜晶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长三角科交会的“老朋友”,已经连续四届参展。本届长三角科交会上,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晶体热处理炉设备,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意向订单数较去年增长约20%。

“去年,我们在开发晶体生长炉和热处理的过程中碰到瓶颈,通过科交会,与中科院硅酸盐所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入精力。今年,成功研发出了晶体热处理炉设备。这个热处理技术在市场上的需求量非常大,未来几年会有一个很好的销售突破。”上海钜晶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上荣说。

对于企业而言,长三角科交会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在行业中“刷存在感”,其更深刻的涵义在于促进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以及在生态联盟方面的合作探索。

“目前,我们和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成立了新材料设备的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来开发复合材料。未来,我们还会和硅酸盐所有更深入的合作。”张上荣介绍说。

据介绍,去年长三角科交会有32个城市参会,展会科技成果转化合同交易总额高达1.7亿元。与此同时,展会上成立的“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联盟”、面向汽车行业成立的“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都对相关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本届展会规模为历年之最,覆盖500多家企业、长三角41个核心城市。相较往年,本届长三角科交会更加聚焦产业难点。今年,长三角汽车半导体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来自长三角近30家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及汽车芯片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创新平台、社会团体跨界融合,携手共营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而国创中心、联影医疗、百度智行、凯泉泵业、康德莱5家行业领军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倡议”,开创跨区域协同创新共进之路,共同应对汽车半导体芯片供不应求的行业难题。

此外,经过3年的打磨,长三角科交会已经不满足于点对点的创新对接,而是进一步致力于引入专业平台,使技术成果的辐射效能进一步提升。

本次,上海技术交易所也首次参展,搭建起链接长三角的技术交易协同网络。自去年10月28日开市以来,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完成的技术交易鉴证超过21.96亿元。

上海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荣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痛点是如何把市场的语言转化为技术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科学家、企业家以及金融家对于技术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目前来讲,在协同转化体系上,效率还有待提高。

“科技要素的汇聚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汇聚。我们希望技术交易所能够把科学家、企业家和金融家汇聚在一起。”徐荣说。

在现场,上海技术交易所通过“迷你交易所”提供成果挂牌、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等服务,为展会建立技术交易专属通道,让众多科技成果提供方直接触达技术需求、达成交易意向。仅3天时间,40余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

“我们希望用这样的‘迷你交易所’的形态,形成窗口效应和柜台效应,让企业找到技术、市场和资金。围绕技术的交易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徐荣介绍说。

可喜的是,从数据上看,本届长三角科交会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众多科技成果和产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架起了一座公开、公平、公正的桥梁,让更多权属清晰的成果和企业需求对接起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