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8月6日消息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承建的邵逸夫医院五期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杭州核心区域,项目总建筑面积11.97万平方米,由两栋塔楼构成,一栋作为综合医疗和门诊设施,集门诊、国际保健及远程诊疗、内镜中心、心内DSA诊疗中心、VIP病房等为一体;另一栋作为大型报告厅、会议中心和专门科研教学用房,为一流临床学科建设、引进人才提供先进的硬件平台,顶层还包括国内最先进的急救直升机停机坪。

  项目作为浙江省重点民生工程,2022年杭州亚运会重点保障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践行以筑牢安全基础管理,持续落实整治提升,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方针,在面临场地狭小、超大超深基坑、异性曲面结构等不利因素下,团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相继取得了一些管理成效。

  砥砺求索,攻坚克难保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积极开展创新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优化,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结合项目重难点,参与中建二局超大超深基坑施工技术课题研发工作,为项目目标实现夯实基础。

  众所周知,车位难求早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首要难题,为了缓解停车问题,邵逸夫医院五期通过设计深化,将地下空间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土方开挖阶段,在地下17.5米、最深处达21米,3.8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置了1300多个停车位,不仅如此,地下空间还与杭州地铁二号线无缝衔接,北侧基坑边距地铁地连墙仅2m宽,这意味着在基坑施工阶段,确保地铁正常安全运营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在基坑开挖阶段,让毗邻的地铁空间“纹丝不动”?建设者们练就“内力”和“外力”构筑成“铜墙铁壁”,在保障“墙内”顺利施工的同时,确保“墙外”安全。

  所谓“外力”,就是建造起一堵深达43米的地连墙,确保地下承重能力“升级”,为基坑加上一层“金钟罩”。在开挖过程中,通过增设MJS工法桩、采用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等措施,达到基坑施工期间无渗漏水,地铁地连墙累计最大变形3.2mm,远低于4mm预警值。

  而“内力”则是充分发挥基坑开挖中的“时空效应”,以塔楼为单位,将基坑分为大、小两个基坑先后施工。但由于项目位于市区,周边交通环境复杂,场内道路最宽处仅为6.5米,最窄处为1.2米,毗邻医院老院区,无法形成场内施工环路,且招标图纸无水平栈桥板及坡道。项目部通过设计优化,与设计及业主单位多次沟通交涉,加水平栈桥板及坡道并承担相关费用,使形成有效环路,提升了土方及地下室施工安全,工期提前38天,将对地铁的影响降至最低。

  与此同时,在项目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下,项目相继攻克了垂直运输覆盖范围不足、曲面混凝土施工及高处吊篮作业的重难点,为项目安全建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凝心聚力,科学管理消隐患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项目坚持以安全文明管理为工作主线,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地实施安全文明管理,秉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力求实现安全管理的全覆盖、零失误,争做安全文明管理的排头兵。

  项目定期由项目经理带队进行全覆盖检查,召开安全专题会议,狠抓隐患整改。同时,定期建立安全责任清单,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建立安全业绩档案,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分包单位每月进行考核评比,落实奖罚。

  根据项目全过程管理,定期、全面、系统的进行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清单》,制定针对性措施并进行公示;严格执行“一消灭、一落实”文件要求,分级管控,严格落实旁站制度;按照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对危险作业实行许可制度,作业许可闭环管理;针对恶劣天气、节假日及重大活动,项目落实公司网格化布控要求,实施24小时值班,畅通沟通机制。

  建立双向交底制度,通过对分包单位人员、设备、作业面的统一管理,规范了分包单位安全行为,促进了项目安全管控能力,提升了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加强教育培训,通过管理人员培训、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农民工安全督察队、表彰行为安全之星等方式稳步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素质;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局安全生产月、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定期进行各类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正向激励宣导,引导工人遵章守纪,强化安全管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