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石油开采,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黑色的石油从地底汩汩喷涌的场景。其实目前在山东,能够实现自喷的油井并不多——由于开采时间长、油藏类型复杂等原因,多数油井在经历最初的自喷后,就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再开采。

  发现于1961年的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油田,其勘探开发之难世界公认——这里囊括世界2/3以上油藏类型,被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胜利油田东部探区3.6万平方公里,部署完钻7000多口探井,几乎被打成“马蜂窝”。胜利油田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副经理孙以德形象地说:“如今开发就像‘拿着牙签剔肉’。”

  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的重要战略意义要求石油人必须对油气资源精打细算。正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孔凡群所说,规模效益稳产是引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和动力源泉,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

  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胜利油田近年来着力攻关的科技项目。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兼气驱试验室经理张传宝说,胜利油田3000米地下深处分布5.1亿吨特低渗透油藏,其中未动用的探明储量达3亿吨。这些油藏缝隙极小,像滴水不透的“磨刀石”,以水驱油异常艰难。

  水“泼”不进,气来代替。张传宝介绍,二氧化碳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下降,还可以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增强流动性,继而提高油井产油量,延长油井寿命。同时,这种手段还可以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驱油手段。

  依托中石化二氧化碳气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实验室,胜利油田连续攻克二氧化碳驱油混相压力大、容易气串、油井腐蚀三大技术难题,2013年首次在位于博兴县的樊142-7/4井试验成功。科研人员关停了该区块的6口采油井,通过一口注气井向采油井注入二氧化碳实现增压混相,连续3年共注气2万吨。目前,6口采油井每天自喷原油6吨,已累计增油8000吨。截至目前,胜利油田研发的“低渗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关键技术”已在高89-1、樊142等7个区块开展技术应用,累计注入二氧化碳42万吨,覆盖探明储量1400多万吨,累计增油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