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7月18日消息(记者 唐磊 济南工务机械段 李校山)高铁时代,“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每天在万里铁道线高速平稳地飞驰,千余公里外朝发夕至。很多人童年记忆里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也渐渐远去,这得益于我国高铁的核心技术——无缝线路。你可知道,一段标准的500米的长轨,是由钢厂出厂的100米长的铁轨“无缝”焊接在一起的。如果将铁轨比作人身上的骨头,那么焊轨师们所做的就是“接骨”的工作,要求就是严丝合缝,真正合为一体。

  想知道钢轨是怎样炼成的吗?记者就带您走进济南工务机械段桑梓店焊轨基地,去见证一条钢轨的诞生。

钢轨从钢厂生产出来后,先被统一存放在这里。

钢轨焊接的第一个步骤——焊前检查。

  一段从钢厂出来的钢轨到最后铺设到铁路上,期间要经过焊前检查、除锈、配轨、焊接、标识、粗铣、粗磨、热处理、时效、矫直、精铣、外观质检、探伤、成品存放、装车出厂等流水线工序,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钢轨的质量。

除锈


  焊接一根500米长轨,首先需要“焊轨师”对钢轨母材进行几何尺寸的测量,然后除锈,完成后工作人员将最适合进行配对焊接的钢轨进行标注登记。

  用于检测的塞尺可以说是薄如蝉翼,每项检查精度的允许误差都要求在50微米之内,比一张打印纸还薄一半。

  经过测量、除锈后的钢轨摆放在这里,根据前期配对好的顺序进入到焊接程序。

 

  进入焊接程序后,在焊接仪器里经过预设的闪平、预热、烧化等流程后,焊头逐渐升温,直至颜色臻变成碳火红,焊头的最高熔点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经过几秒钟的顶锻过程,两根钢轨端面在高温下迅速融为一体。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焊接过程大多由机器完成,但有些时候还要靠“手感”去精调,需要用手去检查钢轨对接处是否严丝合缝。

  焊接完成之后,两段100米的钢轨就变成了一段200米长的钢轨,当然,这样的钢轨是无法直接铺设到铁路上的。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钢轨焊接完成后,不经过任何打磨,需要立即测量接头错边量,轨顶和工作边控制在0.2mm以内,轨脚边缘控制在1.5mm以内。

  这个环节叫热处理,机器前的女生叫张哲,标准的“90”后。据她介绍,热处理环节就是利用加热器对钢轨的焊缝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迅速达到800度以上,加热完成后需要喷风降温,让钢轨硬化。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先升温再降温,岂不是多此一举?对此,张哲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一个上班族,在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后,洗个热水澡就会放松。对钢轨加热就相当于给它洗了个热水澡,可以将钢轨中的一些压力释放出来,这样钢轨性能更加稳定。”

  为了让焊缝接头处的平直度和钢轨其他区域达到一致,还要进行一番“淬炼”。有着“钢轨美容院”之称的钢轨精铣车间,通过严格检测的钢轨进入精铣线,由电脑控制自动铣磨,让焊缝处变得更加“光滑细腻”,能够大幅提高钢轨的纵向平顺性,让旅客乘车体验更舒适。

外观质检

  从普速列车到高铁动车组,变化的不仅仅是车型,还有对于铁轨的质量要求。焊接完成后,外观质检员对钢轨进行检测,接头错边量由普速轨的0.5mm提高到高速轨的0.2mm。对于接头的抽检频次也由普速轨的500头/次缩短为高速轨300头/次。

  外科“大夫”检查完了还需要内科“大夫”检查一遍,内科“大夫”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接头的全身进行无损检测,通过超声波波形的变化进行判别,验证接头是不是有“病”,“病情”轻重如何。有“病”就开刀,把不达标的接头切掉,“无病”者给予健康证明,准许出厂。到这一步,一条焊接完成的钢轨就走完了所有的检测步骤,只等最终发往铺设现场。

  检测完成的钢轨被放在存放台,一排排焊接成品的长钢轨,像充满韧性的“面条”,需要的时候这些钢轨会被头顶大型龙门吊的触手“叼”起来,依次转运到500米长的专用列车上,随后发往高铁铺设现场。

  据了解,桑梓店焊轨基地于2008年8月建成投产,是目前全路16个高铁轨焊轨基地之一,也是中铁济南局集团公司唯一一家焊接无缝长钢轨的专业生产基地。桑梓店焊轨基地车间副主任郑树良告诉记者,建厂之初参与了京沪高铁钢轨的焊接,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他们基地承担了其中600多公里的焊接任务。此后,他们又参与了郑西客专、武广客专、甬台温客专、郑徐客专、胶济客专、京沪高铁、青连高铁等铁路的钢轨焊接工作,包括去年通车的济青高铁以及今年通车的鲁南高铁等等,都有他们的身影,总焊接长度能达到10000公里。

  除了钢轨焊接的总里程领先于同行,钢轨焊接的质量更让桑梓店焊轨基地的“焊轨人”们感到自豪,“从建厂到现在,我们这儿的成品率能达到百分之百,从我们基地出去的钢轨没有出过任何问题。”郑树良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