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昔称“道坞”,藏语译意“马驹”。

  从地图上看,道孚像一匹小马,坐落在青藏高原东南。

  道孚地处川西高原,曾经因贫困人口多、面广、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道孚县列瓦村用上了崭新的村级活动中心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公安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八家省直单位尽锐出战,对口帮扶道孚县脱贫攻坚,仅经济和信息化厅,从2017年至今,已投入各项扶贫金额达7030万元,倾力帮扶下,道孚发生巨大改变:

  “换新颜”,高原牧区迎来巨变。通村连户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的新家宽敞明亮、防寒保暖,电力通讯大大改善,村民生活更方便了;

  “拔穷根”,兴业铺就致富路。贫瘠的土地种出致富“红苹果”,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旅游胜地……

  2019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先后被省州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县。

  不以山川为远,心手相连共好!

  多方倾力相助,道孚,这匹高原“马驹”,在奔康路上疾蹄前行。

  安居 “住安逸了”“不断电了”

  9月金秋,走进道孚县沟尔普村,硬化的道路通到了家门口,一座座藏式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在村口,几栋新藏式民居略有不同,从外形看,风格与传统样式并无二致,但进入房间,里面全然是现代化的生活空间布局。

  采用装配式建筑建成的新型藏式民居

  “这些是我们为当地修的新型建材农房,采用的是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成本低,不仅防寒保温,抗震效果也更好。”经济和信息化厅挂职干部、道孚县副县长刘佑波介绍,道孚县是全国藏式民居艺术之都,民居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藏族同胞的智慧和高超的民族手工艺水平。但由于传统的民居都是木制,一旦失火,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对绿水青山破坏也很大。

  新型藏式民居内部结构

  安全住房是脱贫的硬指标,保护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2019年,为保护生态,减少森林砍伐,整合了2000万资金,在道孚县开展保持民居风貌不变的、轻钢结构装配式新型建材住房推广试点,目前该工程已被纳入了省级试点推广项目。

  对美好生活的规划,不止于此。

  “电来了,灯亮了,再也不担心停电啦!今后生活更好啦!卡卓、卡卓(藏语:谢谢)!”回忆起一年前的情景,道孚县亚卓镇盘龙村村民扎西仍显激动,他说,亚卓镇盘龙、容须卡两村电力精准扶贫项目正式完工通电的那天,村民都欢呼雀跃,兴奋用上了稳定的电。

  让帮扶对象住有所居,住有所安,经济和信息化厅投入1300余万元,全力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了两村130户老百姓生产、生活用电。

  “电”亮高原百姓致富路,大力实施电力精准扶贫项目。在道孚县亚卓镇,在甘孜县百公里青稞画廊,一台台收割机不停作业;在八美露天蔬菜基地,村民们正使用现代化农机采收莴笋……蓝天白云下,丰收的笑容格外灿烂。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责无旁贷。水电是甘孜工业的支撑,在工业产业扶贫中,我们立足水电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水电企业的帮扶作用,为贫困地区量身打造扶贫‘菜单’。”刘佑波说。

  列瓦村新建鲜水河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大楼

  经过多次调研分析,在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甘孜扶持州内4家统调统分水电企业,由水电企业投资九龙县特色养殖业、道孚县八美镇特色种植业、甘孜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在道孚县亚卓镇实施电网改造。通过特色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扶贫,进一步改善了高原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此外,经济和信息化厅还积极推进信息和网络覆盖建设。如今全县158个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宽带网络全通达,4G覆盖率87.97%。

  富业 穷山村种出了“富果果”

  真正拔“穷根”,还得换“穷业”。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这两天,甘孜道孚县瓦日镇列瓦村的苹果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苹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赶上国庆长假,列瓦村里的高原苹果依托川藏旅游线路,销往了全国!”经济和信息化厅挂职道孚县扶贫干部叶昌华喜滋滋地说。

  苹果熟了,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个小小的苹果,在列瓦村正引起一场产业的变革。

  “过去,这片老旧的果园完全是野蛮生长,所产苹果很小,品相也很差,根本卖不出去,只能拿来喂牛。”列瓦村村支部书记所郎单孜感慨,这两年,在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帮扶下,请来了省农科院的“苹果专家”谢红江,指导村民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追肥、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管理,大大提升了苹果的整体品质。销路变好了,群众增收了,村里的苹果产业重现生机,大大增强了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

  通过技术输入,列瓦村的苹果提升了品质

  根据预计,列瓦村的新品种苹果2021年可产近2万斤,产值10万元左右。2022年后可逐渐进入稳产丰产期,高峰年产15万斤左右,40亩集体果园年产值可达70万元左右,可实现户均增收2万余元。

  这对于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30%的列瓦村的来说,命运从此改变。

  苹果的产业链长,除了果子本身,还可以发展深加工产业,开发苹果脆、苹果汁、苹果醋、苹果白兰地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记者了解到,开发产品、培育市场、打品牌……从一开始,经济和信息化厅的扶贫干部们就已着手考虑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瓦日镇推广3000-5000亩‘瓦日红’新苹果,并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实施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和示范推广,道孚全县将发展种植10000亩。”叶昌华说,他们有一个愿望:让每户家庭种植10亩新苹果,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让群众学好技术、管好果园,让每户家庭通过种苹果年收入能达10万元以上,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在专家和政府干部们等多方合力下,列瓦村呈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高原苹果这条产业路子,正越走越清晰。

  升级 建园区 让产业“自我造血”

  在道孚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数十台机械在作业,前期因受降雨影响,施工团队正加紧“抢工期”。园区3月开工,建成投运后,将打通并升级道孚农特产品供应链。

  曾经的道孚县产业结构简单,以原始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薄弱。品牌打造滞后,导致牦牛奶、肉、青稞、油菜、野生菌、特色水果等高原优势农产品难以提升价值并走出大山迈向市场,经济发展乏力。

  着眼未来,实施输血式帮扶。结对帮扶以来,经济和信息化厅立足工业产业扶贫优势,重点推进道孚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协助组织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园区整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目前园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为道孚县发展高原农特产品加工业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了道孚县产品的知名度。

  道孚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主任、道孚县经信局副局长赵静告诉记者,园区共有两期,一期占地230亩,总投资8547万元。园区依托道孚县特色农业资源,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保持雪域高原特色,以农副产品、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为主,辅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商贸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购物等功能,是集生态园林、绿色生产、特色一体化的农特产品加工园区。

  刘佑波介绍,自2017年,经济和信息化厅共投入了1400万元,支持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帮助牵引企业入园,先后从全国各地组织肉类、粮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0余家来调研考察投资兴业。

  目前园区已达成入驻意愿11家,2家为州级龙头企业,9家为本地企业,其中3家已在开展入驻前期工作。“在园区,不少企业都是有关联的,这在我们规划布局的时候就有考虑到。这也有助于企业之间相互实现产业配套升级。”

  盛煌农业是道孚县的明星企业,其生产的小番茄等高原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甘孜州“开花”布局的它,“公司+园区+贫困村+基金”种养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各地村民们长期增收致富的法宝。

  “园区配套道孚首个冷链物流基地和标准化企业孵化中心,打造了甘孜北路农特产品加工集散地。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优势。” 盛煌的负责人表示,入驻园区后,公司很快就与其他企业建立起了联系。园区各配套设施与企业的需求匹配,未来这里将成为盛煌农产品的集散地。

  园区鸟瞰效果图

  “扶贫元素不仅仅是增加几个销售渠道而已,产业一定要做到自我造血才行。”刘佑波告诉记者,在工业产业扶贫上,经济和信息化厅可谓是不遗余力。

  依托大企业的资金、管理、技术、市场优势,带动涉藏地区产业发展,同时整合本地中小微企业入园孵化发展壮大,经济和信息化厅积极支持当地企业技改创新,支持道孚民人实业、鸿源食品等3家企业完成了技改和产业化开发。帮助有效解决本地特色产品的销售难问题,健全加工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等,为道孚县发展高原农特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塑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实现振兴。”通过引进龙头产业、培育中小企业的方式,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刘佑波说,建成后的园区还将通过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2021年将达成产值1.5亿。(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魏雯静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