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发展,实行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对标国际先进航空MRO企业,以目标为牵引、项目为载体,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手段创新提升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效能、产品质量及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厂主要承担发动机维修和支援保障任务。经过40余年发展,掌握核心技术全面、集中度大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基地。实现了一个大修平台下,多国技术体制、多型跨代、多功能航空发动机维修,是国内唯一发动机整机及所有控制装置、全部工序修理能力的企业。修理的发动机连续20多年未发生责任飞行事故,维修质量国内领先。

  工厂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向融入,创新建设“1+4”党建工作体系并落地,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打破职能壁垒,实现柔性化资源利用,促进资源向关键任务快速聚集,修理保障效能显著提升;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手段创新,自主研发数百项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标准,参与制定二十余项国家标准,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四十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20余项。

  2004年、2009年、2014年分别成功实施三次流程再造,建成“U型”修理作业工艺布局,构建起“产品牵引、业务支撑、行政保障”的网络化三维魔方式组织结构,正在推行“故检为中心”的数字化修理线建设为牵引的第四次流程再造,加速修理线转型升级。在国内率先将再制造先进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开创性构建航空发动机再制造科研体系、技术体系和工程管理体系,攻克了三十余项再制造核心技术,形成再制造技术群,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外场保障、技术标准、修理科研“五位一体”模式,实现部队战训靠前、精准、融合保障;建成数十个外场技术服务站。

  作为“四川联合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发起人,为与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融合需求对接、协同攻关、成果转化等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助推国内民航自主保障能力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现有员工2300余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94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76.2%;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杰出质量人、金牌蓝天工匠、四川工匠等一大批“企业名片”。总资产逾54亿元,年产值超过33亿元,是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