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马鞍东路粽子“战争”:橘黄色T恤能否捍卫老字号?

2018-06-08 10:01:00来源:成都商报

  6日,马鞍东路,杨婆婆粽子店的员工身穿协会统一发放的T恤包粽子

  会员

  慕名而来的顾客就是冲着我们老字号的口碑,会员身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非会员

  协会成立是好事,但想靠一件T恤认证老字号只能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顾客

  都过了质监局的抽检,质量价格都差不多,等会员和非会员做出差别了再说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端午临近,又是一年粽飘香,今年的成都粽子江湖上演了新的故事。

  5月22日,“粽子一条街”成立了社区手工粽协会(本报曾报道),会员必须是在马鞍东路售卖手工粽子十年以上,多年无投诉的坐商。会员身穿橘黄色T恤,上面印有手工粽协会字样和粽子漫画,以区别于临时“啄一嘴”的粽子商家。

  首批27家商户会员,绝大部分来自马鞍东路粽香苑、福临苑、蜀涛苑,集中在马鞍东路后半段。许多未能加入协会的粽子商家对此不以为然,“市场竞争靠的是口碑、是性价比,一件橘黄色T恤不能说明啥子问题。”

  协会宗旨:

  传承传统文化,诚信经商

  为了维护“粽子一条街”的声誉,打造民俗文化品牌,马鞍东路社区今年成立了手工粽协会。据介绍,协会倡导安全第一、诚信经商,抵制不良商贩,承诺保持现场手工制作、传承传统文化。

  协会会长张跃书告诉记者,目前协会还处在初创试点阶段,会员与非会员最大的区别是会员都在社区有存档,在本街坐商,消费者投诉有门。在证照方面,协会正在呼吁会员办理健康证。经营方面,会员与非会员都必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实名登记管理,向食药监所提交齐全有效资料,将发放的《四川省食品摊贩登记卡》悬挂在摊位醒目位置,监管人员还会随时抽检,重点监管贮存、保鲜、制作等关键过程,“过去有品牌商家在这里卖成品粽子,今后将尽量减少,要把这条街打造成手工粽子一条街,做成成都街道亮点。”

  协会成员:

  橘黄色T恤没有明显促进销量

  6月6日,记者从马鞍东路走到马鞍西路,发现除了橘黄色T恤,会员摊位没有其他区分标志,部分会员商户也未穿这件T恤。对于是否促进粽子销量,会员的统一反映是“没有明显感觉”。

  杜婆婆粽子是这里名气很大的几家老字号之一。作为手工粽协会首批会员,杜婆婆一家都没有穿会员T恤。“橘黄色招蚊虫,手工粽子是现包现卖,为了食品安全卫生最好不穿。而且这条街主要靠口碑。”摊位上摆放着一台大屏彩电,反复播放电视台宣传自家粽子的报道,还悬挂着金字奖状。第一次来“粽子一条街”的范女士逛了一圈后,还是回到杜婆婆家买粽子。对于是否参考了协会会员的身份,范女士表示完全没注意到。

  协会会员杨太婆也没有穿会员T恤,“年纪大了,这个T恤早上穿太冷,中午穿又太热。”婆婆认为协会会员身份对粽子销量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慕名而来的顾客就是冲着我们老字号的口碑,会员身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冯先生家住曹家巷,是杨太婆多年的老顾客了,他要了一斤卤肉粽、两斤白粽子,站在摊位前就剥开一只吃起来。他说,“协会对老顾客没啥子意义,大家都有认准了的商家,但对新顾客也许有用,看起来也更规范。”

  非会员商家:

  靠一件T恤认证是一厢情愿

  10年来,胡大姐每年都准时到“粽子一条街”扎起帐篷卖自家现包的粽子。对于今年的橘黄色会员T恤,胡大姐不以为然,“几年前搞了个专用证,说是要捍卫老字号,结果还不是一年就没下文了。”

  曾婆婆想起当年的“专用证”就是一肚子牢骚,“我家住在马鞍东路15号院,我也跟创始人李太婆一起包过粽子、卖过粽子,难道我的粽子就不正宗了?”她告诉记者,7年前的“专用证”局限在13号大院,引起了较大争议。由于易于仿制,山寨证件迭出,“专用证”很快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当时就说,粽子一条街兴起于李婆婆,但粽子一条街是大家的,真没必要搞什么专用证!今年协会成立是好事,但想靠一件T恤认证老字号只能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丁老板在马鞍东路1号的粽子铺一口气买了上百只抽了真空的粽子,作为员工的节礼。了解了协会会员与非会员的差别后,他直白地说,“成都人买粽子就是吃个情结,做生意靠的是口碑和性价比,一条街都过了质监局的抽检,质量价格都差不多,买哪家不是买?等你会员和非会员做出差别了再说。”

  / 社会观察员 /

  协会职能太过局限

  可充分挖掘粽子文化

  李渝生曾担任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社会监督员,现任四川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员。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粽子一条街”。李渝生认为,“粽子一条街”已有30余年的历史,成为一种民俗文化。要优化这张城市名片,不仅要解决摊贩占道、交通拥堵、污水垃圾、食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留街道特色。

  相比工业化生产的成品粽,手工粽在产品质量、外观、口味、成本和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居于劣势。冠生园、五芳斋等传统品牌通过工业化流程制作粽子,机械化清洁,无菌室内制作。好利来、元祖甚至星巴克都跨界做起了粽子,“粽子一条街”已经越来越成为老一辈成都人的回忆。“不少80后90后甚至没听说过这条街,对他们来说,所谓的老字号没有任何价值,单纯靠一件橘黄色的会员T恤咋个捍卫老字号?”

  “成立社区手工粽协会是一种探索,但就目前的职能和内容来看,时间上太过局限于端午节期间,空间上局限于马鞍东街,内容上局限于街道规范和管理。”李渝生一直参与成都市最美街道评选,对“粽子一条街”有很高的期望,“要充分挖掘粽子文化与街道历史,把这条街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成都名片。比如建一面讲述粽子历史的宣传墙,种植粽叶植物,让市民体验手工包粽子。”他建议手工粽协会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开展文化宣传、传承与创新工作,“要促进‘粽二代’‘粽三代’在口味、材质等方面推陈出新。”成都商报记者 吴丹若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郑轶

成都马鞍东路粽子“战争”:橘黄色T恤能否捍卫老字号?

6日,马鞍东路,杨婆婆粽子店的员工身穿协会统一发放的T恤包粽子 协会成立是好事,但想靠一件T恤认证老字号只能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5月22日,“粽子一条街”成立了社区手工粽协会(本报曾报道),会员必须是在马鞍东路售卖手工粽子十年以上,多年无投诉的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