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都整治53段黑臭水体 建长效机制防止"反弹排污"

2017-07-19 09:39:00来源:四川日报

  杨泗堰治理前后。通过整治,昔日臭水沟杨泗堰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渠。受访者供图

  成都整治53段黑臭水体,尚有3段未达标——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根据国务院“水十条”的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目前,距离国家给定的“交卷期限”仅剩不到半年,成都在黑臭水体治理上进展如何?7月18日,记者联系了成都市相关部门并进行了实地探访。

  从当天调查情况看,成都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成都城市建成区需要整治的53段黑臭水体中,已有50段水体水质达到治理标准,达标率94.3%。但也存在“反弹排污”现象。如何让治理成效可持续,是成都接下来需花大力解决的问题。

  A

  “臭水沟”治理迫在眉睫

  “请问三吏堰这条沟在哪儿呢?”7月18日中午,当记者询问三吏堰的具体位置时,一位居民指着三吏堰的方向说:“我们这里可没啥子‘三吏堰沟’,只有一条‘臭水沟’。”沿着居民指向的方向,记者来到三吏堰岸边,看到这条沟渠的水流水质浑浊,水里间或有各种垃圾,散发着较大的臭味。

  随后,记者驱车前往成华区凤凰河昭觉寺南路段。在新竣工不久的高楼大厦、窗明几净的地铁站附近,汩汩流动的却是一条散发着臭味、水质浑浊的黑臭河流。

  这两段尚未整治达标的黑臭水体,是两年前成都市53条黑臭水体的缩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都市民感叹,记忆中有芦苇、鸟儿和微风,放学了可以挽起裤腿,去河边逮螃蟹,或是抓起鱼竿去钓鱼,暑假了就“噗通”跳下去游泳的那些清清的河流“再也没有了”,要么消失了,要么变成了“臭水沟”。而随着城市的扩张,“臭水沟”一条条变多,不仅损坏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老百姓反应愈加强烈。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十条”,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为促进水环境持续好转,同年12月,成都正式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B

  整治达标率94.3%

  整治工作开始,成都市排查出44条53段黑臭水体。之后,成都市水务局、环保局分别在门户网站公示了黑臭水体名称、黑臭级别、水质状况、治理责任人及达标期限等,同时报住建部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污水下河是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成都市水治办工作推进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53段黑臭水体的719个下河排水口已经全部实现截污,污水输入市政管网。”针对污染成因,按照“截污、清淤、输配水、深度生态治理”等技术要求,各责任区对各自负责的每一段黑臭水体都委托了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详细的治理方案,依此展开治理。

  成都市水务局提供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建成区(五城区、高新区及郊区进入绕城高速内区域,下同)53段黑臭水体中,已有50段水体水质达到治理标准,达标率94.3%。

编辑: 郑轶
关键词: 水体;污染成因;长效机制;反弹排污;臭水沟

成都整治53段黑臭水体 建长效机制防止"反弹排污"

这两段尚未整治达标的黑臭水体,是两年前成都市53条黑臭水体的缩影。成都市水务局提供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建成区(五城区、高新区及郊区进入绕城高速内区域,下同)53段黑臭水体中,已有50段水体水质达到治理标准,达标率94.3%。”  市政管网配套方面,目前,成都市已计划结合一环路改造,对一环路雨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