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四川分网 > 2012四川分网 > 头版 > 人物访谈

“玩家”李家民:有点强迫症的生态酿酒学家

2013-10-28 14: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玩家”李家民:有点强迫症的生态酿酒学家

  他的“整合营销”理念被世界实战营销大师评为领域内“独一无二”

   

   

  2013年10月23日,李家民在酿酒厂一线

  华西都市报:出生在射洪县一个小山村的李家民,第一次喝酒就醉倒在酒窖旁边,由此爱上了酿酒。因为酿酒,他的爱情也随之而来,但他不是一个顾家的丈夫。吃饭、走路、上厕所都在想着酒的事儿,甚至半夜梦醒还爬起来写灵感……可以说是一个有点工作强迫症的酿酒学家。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在与人交流中相互学习。如果是坐办公室的话,越坐越迂,越坐越落后。走进普通大众,却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汲取更多的智慧,产生更多的灵感。” ——李家民

  

  李家民参加纽伦堡国际发明大会,囊括金银铜三项大奖

  

  人物简介

    李家民,1964年生,大学文化,四川射洪人。生态酿酒学家,中国当代发明家,中国酿酒大师。系国家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他是中国标准化生态酿酒的引领者,研究成果覆盖了白酒生产的全过程,延伸至上下游产业,实现了白酒产业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所构建的生态酿酒体系成为本地区、本行业,甚至整个制造业循环经济的典范;定义的“生态酿酒”已被纳入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他是经营管理领域的探索者,《以“包窖到人”为特色的生产管理》分别获得全国及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二等奖,“世界实战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对他的《标准化整合营销》评价为“运用创新性理念,同时结合生动有趣的商业案例启迪了这个时代的人们,这是独一无二的。

  成 长 故 事

  穷与苦:一辈子的正能量

    在饥荒蔓延的时代,李家民出生在四川省射洪县仁和镇滩口村。

    “那是一个小山村,作为家里的第六个孩子,可以说我是不合时宜地出生了”。出生后,父亲看了他一眼就走了,头都不回一下,就去地里干活了。在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总是没日没夜地忙碌。为了让家里的孩子能填饱肚子,父亲几乎包揽了生产队最苦最累的活,母亲几乎挖遍了田埂和山间里的野菜。

    可是因为年代的原因,家里饭桌上摆的还是红苕、酸菜,很少能够吃上米饭、面条、鸡蛋这些好吃的。以至于李家民还曾被送走过,过继到山上一户家境好的人家,每天能吃上白米饭和面条,隔几天还有肉。而李家民往往是白天上山吃好的,到了晚上却悄悄摸黑下山回到自己家里,大约持续了一年左右,过继给别人家一事儿也就不了了之。还有一次,李家民因为缺营养生病,没钱看病差点死掉,后来是哥哥们打零工,才把他的病医好。

    李家的堂前生长着一棵香樟树,有二三十米高,没有人说得清它是谁人所栽,树龄多少。在少年李家民眼里,父母亲就像堂前的参天大树,挺直站立、沉默不语。父亲告诉他:做人要像树干一样,挺直腰杆;做事要像树冠一样,茂盛荫人。而穷和苦实际上是一种正能量。望山巅,12岁偷着“逛新城”

    先下一段陡坡,再趟过一条小河,穿过几里沟路……李家民说,他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要走十来里的路。放学归来,母亲看到他红肿的双脚,落泪了。但是她从来没想过放弃。因为是山里的孩子,从懂事的那天起就知道,山里的生活永远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定要走出大山。

    实际上,李家民的小学只上了三年。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最小的妹妹诞生了,没人照料,他就放下书本照看妹妹,打猪草帮父母减轻负担。两年后继续去上学,虽说还跟的原来的班级,缺了两年的课,可好学的他仍然顺利毕业,然后上初中、上高中。

    少年时代,他喜欢爬上自家房后的山顶,屹立在风口,俯瞰山下贫瘠的土地,远望蓝天之下层叠起伏的群山,遥想山外的世界。在12岁的暑假,按捺不住好奇,李家民独自一人顶着炎炎烈日,一口气跑了七十多里路,到县城里遛了一圈,然后再一溜烟跑回家。来回十多个小时,没有吃一口饭,没有喝一滴水,可以说这是他抒写的人生第一个传奇。

    回忆起来,李家民幽默地说:因为家中有4个男孩,又那么穷,有人就闲言碎语地说:“这家人太穷了,今后娃娃连婆娘都娶不到”,也许正是这句话,促使一家人发奋图强。

  爱 与 酿 酒

  

  李家民可能是酿酒业个人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人

  

  第一天进酒厂就醉倒了

    1982年,李家民第一次走进沱牌曲酒厂。

    酒香四溢,令人陶醉。眼见一个满头大汗的老师傅用铁铲往炉灶里添煤,霎那间,炉火熊熊燃烧起来。灶旁,一股热酒从接酒管里流淌出来。老师傅接了满满一勺酒对他说,“小伙子,来一口。”李家民接过酒勺,一口气灌进了肚子,然后醉倒了……第一次喝酒就醉倒在炉灶旁边,这是李家民闹出的“笑话”,也从此让他爱上了酒,立志以酒为业,改变人生命运。

    走进了热气腾腾的酿酒车间,李家民除了卖苦力,还用心,总是主动揽活做。工作间隙,帮蒸馏人员领取煤炭,下班后帮贮酒库搅酒。“晚上起床56次给班组发煤炭”。帮忙发煤炭没有一分钱补助,他对此却乐此不疲。

    从零开始学习酿酒技术,他专门收集工艺技术中的“疑难杂症”,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虚心向师傅和师哥请教,直到把来龙去脉搞清楚为止。为了掌握不同糟层在蒸馏取酒过程中各馏份段的口味特征和质量差异,他干完本职工作就去蹲甑边,下班也不离开,每天长时间泡在车间,全然不知疲倦。烤酒工竟“攀上高枝”

    谈到妻子何劼时,李家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二人的相识与王菲演唱的《传奇》中的第一句歌词颇为契合,“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我当时是一个拌料工,一点也不大胆。”李家民说,当时的酿酒厂和工商所挨在一起,何劼是工商所正式员工,两人经常会遇到。何劼喜欢李家民的踏实勤奋,李家民被何劼文雅气质所吸引。不过,他们的爱情前景并不被人看好,就连李家民自己也底气不足。此前他有过一次难忘的相亲经历,穿着一件旧衣服、一双旧布鞋走进一个女子的家门,还没坐定就被委婉地谢绝了。

    随着两人感情的不断升温,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李家民心中还存有一丝顾虑。他鼓起勇气问何劼:“如果将来我的工作没着落了,一家人怎么生活?”何劼笑着说:“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哪能没饭吃?你就别担心了。”

    1986年,李家民和何劼瞒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去领了结婚证。5斤糖果、5斤瓜子、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穷小子何以打动了富家女的心?何劼就此说:“我要的是嫁给一个好人,而不是嫁给一个优裕的条件。”婚姻在事业中不断加分

    生活不是一部电影,几十分钟就可以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结婚没多久,何劼就遭遇了家庭生活的第一次打击——酒厂财务科送来了丈夫的账单,欠款额竟然高达2300多元。此时,李家民月工资才50多块,何劼100多块。何劼忍不住发问:“家民,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家民出差前都去财务科借钱,回厂后本应该用发票去销账,可他不知道把发票弄哪儿去了。久而久之,就欠了这么多钱。此后,李家民每次出差前,何劼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叫丈夫保管好发票,出差回来又帮他一张一张清理。

    结婚两年左右,夫妻俩又发生过一次争执。李家民叫妻子与自己一同参加自学本科考试,何劼考虑到刚换了新工作,又要料理一摊子家务事,决定放弃深造。李家民却“要挟”妻子说,“你不去我就不去。”结果,李家民以承诺分担家务为“妥协”获得胜利。

  性 格 特 点

  一个不顾家的工作机器人

  

  

  李家民与妻子合影(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的性格有点怪,还有点强迫症。”李家民承认,自己是一个工作狂,酿酒是他最大的爱好。不打麻将,走路上厕所都在想工作,以至于经常有人在厕所发现李家民的手机。偶尔和朋友打一次扑克,可是没打两分钟,他的话题又扯上了酿酒。

    常常丢东西,以至于他的身上最多不超过500块钱,经常是工资全额“上交”,要100块钱,花50块钱之后另外50块钱还回去。

    李家民没有几顿饭尝出了饭的滋味,常常是看起来在吃饭,心里却在想事情。妻子问他再添一碗饭吗?看他点了头,给他添了饭,他却惊讶地说:怎么又添了一碗饭?妻子常常说他是一个工作机器人。

    就像喝酒陶醉了一样,李家民对酿酒的痴迷有时还自然延伸到梦里。他说:“我的很多新思想都是在梦里捕捉到的。夜半惊梦,赶忙爬起来,把它记在笔记本上,生怕思路弄丢了,有时无意地将熟睡中的妻子扰醒。打乱了她的生物时钟,她时常不得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自认是不称职的,十分内疚。下班不坐小车坐三轮

    射洪县城北盐井广场附近有一家普通茶楼,这里是李家民的休闲之地。

    一位茶楼常客说,李家民总是坐一辆三轮车过来,手提一口袋报纸和书籍,叫一杯5元钱的素茶,坐在大厅的一角,或者一个人喝到傍晚,或约几个朋友聊天。如果你不认识他,绝对看不出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李家民说,他把每个人都当成是一本书,在与人聊天交流中相互学习。如果是坐办公室的话越坐越迂,越坐越落后,而浏览报刊杂志、走进普通大众,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汲取更多的智慧灵感。

    李家民还抽空“玩”微博,而且粉丝达13万之多。他说,“科技工作者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我的研究领域是自然发酵,要求开放式作业和有益微生物富集培养,这和微博平台颇为相似,关键看你‘富集’什么、‘培养’什么。”

    他曾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陈子昂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的另类解读:“回望古今,鲜见贤君;放眼后人,鲜见贤臣;蓦然回首,唯有武皇一代天骄,却令我如此多“焦”!命运多舛,仕途迷情,独饮沧凉与孤独,悠悠之爱向谁诉说?唯潸然泪下。如此悲怀古今,却是为红颜。”此帖在网上引起反响,李家民打趣说:“不务正业也。”

  

  李家民在车间

  

    华西都市报记者石莉芳

    摄影记者 吕甲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贾立梁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