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房产 3月5日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要鼓励企业家、商会或其他社会团队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融合的创新能力。”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正式开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提交了两份议案,一份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另一份则聚焦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

  在关于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议案中,林腾蛟表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根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更是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林腾蛟分析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源泉,同时也是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基因。基于此,林腾蛟作出以下建议:

  1、完善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

  中华文明饱经沧桑而薪火相传,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系统性、结构性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议根据“十四五”规划,着眼于我国战略发展目标和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加强包含研究、教育、实践、保护、传播等内容相关体系建设,增设专门的机构与人员,以辩证的观点,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既不盲目复古,也不简单否定。统筹推进文化典籍梳理、思想理念分析、时代价值提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2、加大力度普及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以青少年、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为重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通识课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党校教育中。教育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扩大文学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占比,邀约“文化视频达人”、“90后”非遗传承人、“经典国漫”导演与制作人等进校授课,培养和发掘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人才;优化国家干部、企业精英选拔和考核办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修身齐家的优秀思想和理论,如“和为贵”、“民为本”、“法不阿贵”等,可以为国家、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3、适当降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认知及应用的门槛。

  现实生活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肥沃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建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线上展示平台,联合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大流量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技艺大师、专家等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渠道,方便他们自我展示和降低教学难度,进而让人们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便捷地学起来、用起来,培养社会大众的文化兴趣、文化崇拜,促使文化从“有意思”到“有价值”的认同升级。同时,城市博物馆实行免票或降低门票价格,控制各地文化主题小镇、文化公园的消费物价,让文化工程惠及更多人。

  4、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融合意识。

  优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要鼓励企业家、商会或其他社会团队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融合的创新能力。面对任何优秀的外来文化,坚定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定力,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能力,让其与我国民族文化血脉相通、融为一体,把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吸引力、精神感召力等共同组成的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以提升综合国力。

  在林腾蛟另一份关于大力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建议中,林腾蛟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内涵至少包括:强大的综合国力、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全球科技与金融的话语权等等。建设现代化强国,教育是基础。

  大力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加快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通道;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减轻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育人才价值回归。

  在此背景下,林腾蛟提出以下建议:

  1、从国家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是系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从近年来香港发生的悲剧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民办教育运行模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其发展不但降低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质性提升,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趋势中,民办教育将更有作为。

  2、在政策执行层面,建议对民办教育实行“宏观调控,因城施策”。

  教育事业关系民族未来,从国家政策层面,有必要防止其无序发展、恶性竞争。一些地方存在的“名校办民校”、“假民办”等现象造成负面影响,理应严格管理。但全国各地情况各异,部分地方政府“暂停新批民办学校”、“摇号入学”、“禁止民办学校跨区招生”等“一刀切”政策,学生家长存在争议,也不利于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议分类指导,比如对公办校实行“摇号入学”,民办校实行自主招生;“因城施策”,允许县区级政府结合本地民办学校宏观布局与品质升级需求,合理控制民办学校比例。

  3、支持更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兴办应用型高校。

  大力发展应用型高校,对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扩大就业创业、培养各行业大国工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创办应用型高校;同时筛选一些办学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民办高校,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让企业的科研经费与大学的人才、研究资源紧密结合。

  4、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赋予了自身创新创造、升级优质服务的无限空间。多年来,民办教育不断加大师资和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大胆融入AI技术、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人才创造条件。要鼓励和支持更多民办学校加快发展,创新办学理念、教学改革、人才建设、教育服务等方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