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6月22日消息(记者 安垚)它,三山环抱,一水中分,造就了表里山河的天赋;它,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孕育出明清时期四大商帮之首晋商;它,曾经以煤为血以铁路为脉,向全国输送新中国成长的动力;它,就是太原。

(示意图,中铁建太原花语堂供图,央广网发)

曾经,历史文化名城

山河围城、土地肥沃,作为表里山河的中心足以自给自足、据守一方,这便是太原最显著的地理优势。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鼎盛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太原成为当时晋商的枢纽。晋商文化不仅包含诚信、务实、进取等美德,还注重个人修为和对子女的教育,乔致庸曾把《朱子治家格言》刻在明楼院的屏门上,作为治家准则;常家兴办了山西第一所私立新式学堂以及山西最早的女子学堂。

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诞生了晋祠、双塔寺、明古县城等大量古建名迹,也留下了莲花落、晋剧、晋商等无数文化印记,其中晋祠殿前的鱼沼飞梁,为我国现存古代十字板桥的孤例。古建文化与晋商文化成为了太原最闪耀的文化名片,造就了一座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

如今,城市向上生长

经济增速3.1%,人口增量北方第五

2020年,太原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4153.2亿元,名义增长124.7亿元,名义增速3.1%。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太原仍旧稳居二线城市。以23.40的城市商业魅力分数位居全国41位,山西首位。同时,太原以530万的人口成为全省第一,在已公布数据的北方城市中,太原的人口增量仅次于西安、郑州、北京、青岛四市,高居第五。

(示意图,中铁建太原花语堂供图,央广网发)

“新动能”活力迸发,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2018年,国务院同意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如今,太原产业转型已初见成效。2020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宜居太原大美呈现

曾经深受环境污染困扰的太原,如今城市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新常态。太原跨越汾河的大桥数量已经高达20座,勾连东西、形态各异;拥有华北最大的人工湖晋阳湖,各种公园、湿地沿汾河分布;2016年太原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文化创新不断,点亮城市文化自信

今天的太原,正在重拾深厚文化。仅一个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就超过40万件,其他博物馆更是星罗棋布。近年来,晋阳湖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山西省第一座综合性植物园、中国国潮第一城太原古县城等一大批文艺演出、文化建筑相继亮相,引领太原人民关于人文、艺术、科技的各方面跃升,文化自信日益增强。

未来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如今的太原,人口、经济稳步上升,经济转型有序进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太原市政府指明了太原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00家;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太钢发展,打造不锈钢航母,实施新兴产业强引擎工程;建设品牌强市,打造“全域旅游”太原样板、跨境电商生态圈;

城市面貌更新,方特游乐园、地铁一号线、三号线等已纳入建设中。

在国家战略和诸多利好的推动下,太原将成为令人瞩目的城市。未来几年,政策导向红利凸显,届时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与艺术共生,与城市共舞,中国铁建地产致敬太原

太原在崛起,文化在兴盛。中国铁建地产于2019 年以666 架无人机灯光秀为太原人带来一次视觉盛宴;2020年沉浸式艺术公演,昆曲艺术家张军、国际小提琴大师吕思清、新·民族音乐引领人阿朵三位艺术大家亲临,让东方文化响彻世界。花语堂,以一座文化大宅的形象顺势而出,为太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示意图,中铁建太原花语堂供图,央广网发)

一砖一瓦,尽显精工匠心,花语堂借鉴晋祠鱼沼飞梁形制,打造前庭水系;吸收晋商文化,于会所中打造大堂书吧和国学讲堂。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泱泱华夏文明注入日常生活。以前所未见的顶豪标准,匹配这座飞速向前的城市,正式带给太原一次重新定义城市人居标准、建立城市文化自信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