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海,骄阳似火,蓝天白云下,海东市平安区沙沟乡梯田里的马铃薯长势正旺。绿意葱葱间,头戴草帽的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
  “眼前的这一大片地是我们合作社的,种的洋芋和小麦。”牛拉毛尖措自豪地说。
  牛拉毛尖措是平安区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他创办的拉毛尖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沙沟回族乡、古城回族乡附近村庄的86.7公顷土地。牛拉毛尖措带领村民种植马铃薯、中药材、蚕豆、饲草、蔬菜等,不仅盘活了山里的撂荒土地,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2016年之前,牛拉毛尖措还是牛羊养殖户,随着市场的变化,30岁的他想依托家乡的土地干一番事业。
  “想将村里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发展规模种植,加上部分机械化作业,估计是一个不错的项目。”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牛拉毛尖措便动员7人东拼西凑投资97万元,创办拉毛尖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从小没正儿八经地种过地,全凭一腔热血,在这片土地种出‘金疙瘩’我也是交了不少的学费。”牛拉毛尖措说,因为土地长年撂荒,杂草清除、土地平整、养肥都需要一个过程,而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防治病虫害,这些都要向农技站的老师一一学习。
  两年的成长期,牛拉毛尖措从一个种植新手成为了土专家,合作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沙沟乡发展到了古城乡,不少村民跟着他走上了致富路。大家评价他:“为人踏实,说话算数,跟着他干我们放心。”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今年33岁的马文梅想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她的想法未能实现。拉毛尖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马文梅和村里的妇女有了增收渠道,农忙的时候在合作社打工,工资一天一发,一年下来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现在我已经和合作社签了劳务合同,工资也涨了,一年下来有望拿到1万元,日子会越来越好。”马文梅说。
  据了解,拉毛尖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农户产、供、销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19年至2020年,两年实现销售收入979万元,实现利润266.5万元,带动周边16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其中带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10户顺利脱贫。
  2018年至2019年,牛拉毛尖措被平安区扶贫开发局评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他说:“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村民挣上钱了,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对于我来说,被评为致富带头人,意味着要求更高了、责任更重了。今后要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将合作社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变,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