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1日消息(记者 汪晓青 通讯员 袁昌玲 桂连鑫)“娃他爸辛苦啦!”五一前夕,付小洁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丈夫李彪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奖名单。面对亲朋们的点赞和评论,付小洁在留言中写下了“天道酬勤”几个字。

李彪林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主任。和铁路钢轨打交道25年,在唐古拉山坚守16年,只有付小洁最清楚,丈夫李彪林获得这份荣誉有多荣耀,这份“天道酬勤”的坚持有多不易。

李彪林在施工现场指挥起道作业(央广网发 桂连鑫 摄)

初到唐古拉,他从没想过后退

今年48岁的李彪林,出生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中六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走出大山端上“铁饭碗”的孩子。当年,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内蒙古一所中专铁路学校。毕业后,成为了青藏铁路一名线路工。2006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前,他主动报名成为了唐古拉线路车间第一批职工,也是迄今为止没有“挪过窝”年限最长的职工。

刚到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李彪林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艰难适应,走路时脚下如同踩着棉花,三天两头下雪,积雪最深达50多公分。刮大风的时候,简易板房咯吱响个不停,夜晚躺在床上,李彪林最担心房顶一夜之间吹没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让李彪林打退堂鼓,反而激发了他勇往直前的性子。

干燥缺氧的高海拔气候,鼻炎始终困扰着李彪林,妻子付小洁担心丈夫身体,多次劝他“下山”,可始终拗不过李彪林。“别人认为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可对我来说这是一份事业,一个男人应该有这样的事业,将来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在守护天路中度过,这也是一种特别的成就。”李彪林总是这样对付小洁说。

李彪林(左二)业余时间在车间练功场向新工讲授业务技能(央广网发 桂连鑫 摄)

守护两条钢轨,守护青藏铁路的安全

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李彪林从一名普通的线路工成长为一名车间中层干部,他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高海拔冻土铁路养护维修的带头人。”这也令付小洁为之骄傲,她把丈夫多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悉心珍藏,在家里专门设置了荣誉柜,不仅如此,她也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成全着丈夫。

2010年,身为工区副工长的李彪林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因条件艰苦、生活单调、高寒缺氧,工区在一个月之内就换了4个厨工,无奈之下,职工们只能顿顿泡方便面。眼前马上就要过年了,李彪林不想让职工年夜饭也吃泡面,正愁不知怎么办。远在乐都老家的付小洁听丈夫说起这事后,毅然将自己经营已久的美容店转让出去,来到工区当起了厨工。

初到唐古拉,付小洁高原反应强烈,天天流鼻血,头疼得无法睡觉,李彪林执意让她回去,可付小洁咬紧牙关,硬生生挺了过来。大年三十晚上,为了让职工吃上一顿像样的年夜饭,付小洁远程向母亲通话求助,忙活一整天,做出了两桌丰盛的年夜饭。看着职工们开心地围着篝火跳起锅庄,付小洁也坚定了要留下来的决心。

2010年付小洁在工区为大家做饭(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0年4月22日凌晨3时,劳累了一天的李彪林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他一轱辘爬起来,迅速带领职工奔赴清雪现场。当他在现场连续大量运动清雪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严重缺氧,加上过度劳累,李彪林重重摔倒在路基上,嘴唇发紫,高原反应十分强烈。职工们执意要把他送回车间休息,可他只是在原地缓了一会儿,等症状有所好转后,继续在高达二十几米的路基边坡上来来回回,直至完成剩余的设备整修工作任务。

付小洁知道后心疼不已,唠叨丈夫这是何必呢,李彪林却说:“我要干出点名堂来。”付小洁问:“天天就跟着两条钢轨,能干出啥名堂?”李彪林说:“铁路安全畅通主要靠的就是这两条普通的钢轨,我们的工作承载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李彪林对车间线路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央广网发 桂连鑫 摄)

坚守雪域高原,只因深沉的爱和责任

李彪林所在的唐古拉线路车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工务线路车间,管辖的线路设备不仅多且复杂,仅桥梁就多达112座。桥梁和路基结合部设备隐患尤为突出。

面对这一线路顽疾,李彪林带领技术骨干,从捣固方法、机械辅修等方面入手寻突破无果后,他愁的夜夜难眠。通过不断琢磨研究,李彪林发现问题出在了轨道结构下部的石碴。由于路基下沉累计,桥头道床高达1.8m以上,常年的捣固和列车荷载作用,粒径小的石碴下沉,石碴级配不均,大石碴堵门,无法全部捣入轨枕底部,影响捣固质量,易形成空吊,只要补充小粒径石碴,问题便迎刃而解。可是,大量的小粒径石碴从哪里找呢?乐于观察善于动脑的李彪林发现,隔壁公路养护工区的院子里,堆积着许多废弃的小粒径石碴。废旧利用,问题得以解决,线路维修周期由原来5天延长至20天,而且也减少了对线路的破坏。

李彪林常说:“我们的设备质量是用汗水浇出来的,线路设备就和种庄稼一样,我们勤养护,勤维修,设备质量就会提高,就会有收获。”

2012年初,李彪林走上车间管理岗位,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更加严格。为了全面掌握车间125公里所有设备状况,摸清底数,他带着职工,一步一个脚印,每天十余公里,每2至3米一个测量点地检测,每天晚上他都是一瘸一拐地回到工区,挽起裤子,膝盖由于跪在钢轨看高低,早已通红一片。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科学掌握了高海拔常年冻土线路设备变化规律,提出了多年冻土区段准轨线路“先垫后捣、捣垫结合、先桥头和接头”的维修理念,使得管内的设备质量明显提升,轨道检查TQI值由原来的每公里平均20余分降低至不到4分。

李彪林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1997年开始和铁路钢轨打交道,整整25年,李彪林和钢轨的感情与日俱增。单位考虑他身体会吃不消,多次提出要给他换个地方,可是都被李彪林委婉拒绝了。李彪林说:“在哪里都是一样工作,我对这里太熟悉了,如何养护‘山上’的钢轨我很清楚,青藏铁路的安全比天大,比命重要。”带着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倾注真情工作的李彪林,早已把这份工作当成毕生的事业,他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负责的区域,连续16年零事故。

谈起家庭,谈起孩子,这个工作中雷厉风行、做事严谨认真的西北汉子会略显感性,言语里充满柔情。在女儿李莉眼里,“爸爸不言输、能吃苦、很勤奋、也很有智慧。”李莉虽然没有去过爸爸工作的地方,可她从小就知道爸爸在特别艰苦、特别寒冷的地方工作。小时候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总说那里在下雪,还让她听踩雪和大风呼啸的声音。“爸爸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这是爸爸多年来坚持的回报。”李莉说。

只有9岁的儿子虽不如姐姐那样理解爸爸的工作,但他每次看到家里的荣誉柜,就会说:“爸爸真厉害!”小家伙虽不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意义,但他有自己的理解:“这是劳动者当中的第一名。”

李彪林说,5月1号是女儿李莉的生日,这份荣誉,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生日礼物。

编辑:滕萌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