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18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以来,青海省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谋划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农业农村工作呈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枸杞喜丰收(央广网记者滕萌摄)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成熟的藜麦红艳艳(央广网记者滕萌摄)

根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今年青海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三季度分别增长4.6%、11%,预计全年分别增长4.5%、10%以上。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新高,各类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52.27万亩,比上年增加0.5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53万亩,增加18万亩,预计总产达到109万吨,超国家下达生产目标任务2万吨。牛羊生产稳步增长,预计年底牛存栏增长0.46%、出栏增长8.5%;羊保持稳定。菜篮子供应充足,生猪产能恢复到2018年的98.7%。预计肉奶蛋分别达到38.5万吨、37.2万吨、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7%,基本持平;油料总产30万吨,略有下降;蔬菜总产152万吨,增长1.1%;水产品总产1.85万吨,增长1%。投资实现新增长,争取各类资金70.4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资金47.5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3亿元。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一养殖场内的小猪仔(央广网记者汪晓青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山间的麦田成熟了,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央广网记者汪晓青摄)

青海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提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使用量分别减少40%、30%。青海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带证上市农产品达到40万吨,370余万头(只)牦牛藏羊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强化标准化生产,申报牦牛、藏羊等生产加工标准80项,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82个,“青字号”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省级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分别达到802个、62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4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自产种植业、畜禽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达到98.7%、99%和100%,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畜产品外输力度加大,预计年末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大宗绿色产品省外输出分别达到11万吨、13万吨、5.4万吨、50万吨。一二三产不断融合发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通过多形式宣传推介、产销对接、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农牧产业发展等渠道,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