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8月19日消息(记者 汪晓青 实习生 宋琦)秋风习习,田地里的大葱茁壮成长;圈舍里的仔猪等待出栏,不时有卖家专程前来挑选……

这里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李家村,一个褪去“贫困”走向幸福的乡村,一个群众喜笑颜开、村庄焕然一新的乡村。这里,也是青海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扶贫工作队驻村攻坚了六年多的村子。

李家村(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从土路土房子,到新房新广场

李家村位于海东市平安区东南部,平均海拔2600米,属于干旱少雨的浅山地区。全村共有52户162人,主要以汉族和藏族群众为主。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李家村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1人。

以前村民住房的土墙已废弃(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以前村里的住房都是土木结构,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村道没有硬化,白天尘土飞扬,夜晚漆黑一片。”“大家都是靠种地吃饭,没有收入,没有其他出路。”说起过去的贫困生活,村干部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全都记忆犹新。

2015年,青海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李家村。六年多的时间,驻村工作队派出3批次5名副处级党员干部驻村,共投入帮扶资金410余万元,其中217万余元用于村内渠道修砌、新建文化活动广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小游园、村彩门、凉亭等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购置卫生清洁设施等,全力改善村里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

崭新的村门(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如今,当人们驱车来到李家村村口,崭新的彩门迎接着来客,硬化村道铺设至家家户户门口,活动广场上摆放着健身休闲设施,小游园里绿植遍布,河水蜿蜒,给人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是清新整洁,静谧和谐。

在家有收入,外出有门路

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住房换新了,村里的硬件设施有了新面貌,村民们的收入和生活也得有改观。

从前,村民们一心扑在田地里,主要靠种植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一年下来也勉强只够一家老小维持生计。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了驻村工作队的重要攻坚任务。

村里种植的大葱(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2015年,第一书记蒋海荣到任以后,通过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田间地头实地探访,与村党委政府沟通交流,投入资金131.25万元,发展李家村奶牛养殖项目。2018年3月,第二任驻村干部孟海鹏接过李家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争取资金改造李家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抢修水浇地管道,为38户农户发放补助金新建住房铁门。同时,在种养殖产业上积极创新,尝试温棚种植,扩大大葱种植,引导养殖户养猪养羊,村民收益取得明显提升。

据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晁守存介绍,如今,村民们种植的农作物不断丰富创新,实现了马铃薯、蚕豆、油菜、大葱等多样化种植,奶牛、绵羊、生猪等养殖实现了合作社集中养殖和村民个体养殖多种形式。生活渐渐富裕了,村民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村民走出家乡外出务工,通过泥瓦工、司机、电工等技术活儿,在县城、省城等地找到了工作,十几户村民在平安市区里买了房子。

合作社养殖的小猪仔(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从脱贫到振兴,初心不变

李卓玛才让是李家村唯一的村医,是巴藏沟乡卫生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

多年前,李卓玛才让的丈夫因意外去世,家中缺少了主要劳动力,生活过得十分艰辛。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李卓玛才让被评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物资的帮助和政策的支持给李卓玛才让带来了改变生活的机会。她重拾医学知识,考上了成人教育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了村里唯一的村医。经过努力,又拿到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020年,作为巴藏沟乡脱贫攻坚的典型代表,李卓玛才让在平安区做了巡回演讲,用自己的脱贫故事激励和鼓舞更多的群众。今年7月19日,平安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李卓玛才让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参会,代表家乡父老光荣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村里的孩子在活动广场玩耍(央广网发 汪晓青摄)

和李卓玛才让一样,李家村的每一位村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都满怀赤诚热爱着这片土地,都满怀信心用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李家村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驻村干部跟村民一样热爱这里。”这是李家村每位驻村干部的心声。

2020年,第三位驻村书记李明业来到李家村。一年的时间,他掌握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熟悉了李家村的一草一木。当前,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刻,李明业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今年,我们为巴藏沟乡卫生院购置了1辆救护车,可以解决乡里危重病人收治难、转移慢、防疫有漏洞的燃眉之急。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今年要翻新灌溉设施,完工后可以实现覆盖全村、惠及200多亩地,李家村和周边村子的70多户村民农田灌溉都可受益。”李明业说。

六年多的时间里,驻村工作队和村党委干部与村民齐心协力,在脱贫攻坚战中,精耕细作,脚踏实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带领村民创造了生活的新气象,整个村庄完成了美丽的蜕变。未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漫漫道路上,李家村的村民们、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将继续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