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德令哈7月22日消息(记者樊永涛)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青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四地”建设战略目标,犹如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蓝图。7月22日至24日,央广网记者以参加第22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青洽会)海西分会活动为契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海西州盐湖产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农畜产业的发展变迁以及建设成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境内的柴达木双峰驼 (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7月22日上午,青洽会海西分会在其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开幕。简短的开幕式后,举行了集中签约仪式,涉及30个项目、93.9亿元金额。其中签订的“乌兰县驼奶加工建设项目”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了解,在柴达木开发建设历史上,骆驼是一块丰碑。柴达木双峰驼曾是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多用途畜种,为西藏和平解放、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建设、柴达木盆地开发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放眼全国市场,随着驼奶以及骆驼相关产品保健价值的挖掘,产业迎来了发展春天。反观海西州,虽然历史上也曾有过最多养殖3万峰骆驼的记录,传承下来的养殖经验比较丰富,但驼奶仅仅牧民在亲戚朋友熟人之间销售为主,没有实现市场大规模销售,更没有形成产业,“守着金山要饭吃”,一句形象比喻,道出了几分尴尬与酸涩,也直陈了问题所在。
  今天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变,海西骆驼也将因此次签约,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并作为一张“金名片”,全面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柴达木双峰驼体型高大矫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0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海西独特的荒漠类草原非常适合骆驼的养殖,由于骆驼采食骆驼刺、梭梭、白刺等盐碱含量高的灌木和牧草,因此与牛羊饲料基本不发生冲突。
  乌兰县作为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主产区,早在2020年6月,当地县委县政府就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两次前往新疆阿勒泰地区考察骆驼产业发展,并与当地驼奶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洽谈。通过考察,该企业对在海西州发展骆驼产业远景充满信心,并有意向到乌兰投资建厂。
  为让牧民驯化养殖骆驼吃上定心丸,同时也能让当地享受到“地瓜经济”带来的效益。乌兰县通过与企业对接洽谈,决定采取“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方式推进产业培育。
  即将兴起的骆驼产业,仅仅是海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一个缩影。“柴达木有奇宝,枸杞藜麦牛羊跑”,在柴达木盆地,有最炙热的阳光,也有最独具特色的高原农特产品。格尔木市冰山矿泉水、德令哈市的枸杞脆、茫崖市的低钠盐、都兰县的红枸杞、乌兰县的藜麦、天峻县的牦牛,还有来自大柴旦的黑枸杞……偏远的区域位置一度让海西州优质农产品“长在深闺人未识”。
  在本届青洽会海西分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展示区块中,黑枸杞果汁饮料、枸杞糖、藜麦盘面等琳琅满目的海西特色深加工农产品让前来参观的嘉宾耳目一新,应接不暇。另一头,在电商平台上,直播活动正在同步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柴达木“好货”走向全国。
本届青洽会海西分会设置了“我的家乡我代言”直播带货活动(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海西州特色农牧业趋优增效,建成有机种植基地33个、规模化设施农业种植基地8个、有机生态牧场6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9个,柴达木枸杞、天峻牦牛、茶卡羊等9个极具地域特点的农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批柴达木枸杞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茶卡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成功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乌兰莫河骆驼场跻身国家第二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开发枸杞、藜麦等特色生物精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余种。
  以柴达木枸杞为例,作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7.21万亩,干果产量9.13万吨,有机枸杞出口量占全国的94%,全产业链产值达108亿元,获得欧盟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31家,认证面积13万亩。深加工企业27家,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开发生产浓缩汁、栒杞酒等枸杞系列产品100余种投入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
参展嘉宾品尝藜麦饼干和新鲜枸杞(央广网发 樊永涛 摄)
  产业有亮点,农牧振长风。“十四五”期间,海西州将以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契机,深入挖掘农牧业优势,做大做强藏羊、枸杞、牦牛、骆驼和藜麦等优势产业,全力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打造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机制、政策保障和创建体系;重点推进农畜产品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构建全产业链,推进农牧业生产投入品全程质量管理;积极构建优势集聚互补、产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高原特优农畜产品全产业链融合“两个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