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碾公路上的“中国结”。本报记者 陈俊 摄

十二生肖盘。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牟泉 摄

北山流瀑。本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牟泉 摄

乐都卯寨。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陈 俊
  当环湖赛的车轮飞驰在扎碾公路时,“最美公路”顿成全球焦点,“织”在绿水青山间的巨大“中国结”和蜿蜒在元甫达坂上十二生肖盘进入游人视野,人文乐都和七彩互助再次站上世界舞台。
  全长50.79公里,总投资11.76亿元的扎碾公路,于2015年7月动工至2019年6月正式建成。这条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中的省级重点公路,是我省东部城市群“六横六纵”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中的其中“四纵”,起自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的扎隆沟口,经扎隆沟、达坂山、寿乐镇,终点至乐都区碾伯镇,穿越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和仓家峡省级森林公园。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林相景观十分奇特而丰富,森林类型最具代表性,森林覆盖率达79.06%。植被覆盖率、森林储蓄量、山水景物观赏度均居全国之冠。
  盛夏,从被金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环绕的村庄,行驶到奇绝隽秀的高山峡谷,沿途群山涌翠、花木繁茂,古木参天、芳香馥郁、鸟语花香,美景让人赏心悦目;野兔、马鹿、马鸡等野生动物出没于河畔丛林,让人感到野趣十足;达坂红叶、十二生肖盘、神龙潭瀑布、圣母天池、药水泉瀑布,让人流连忘返;雪山、峡谷、奇峰、石林、角岩、悬崖、峭壁等地貌群,让人心醉神迷,会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惊艳,也会被“树下有鲜花、花中有飞蝶,山巅云雾绕、溪涧有飞瀑”的大美所征服。
  随着扎碾公路建成通车,不仅极大改善沿线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且沿途茂密的森林植被、岩溶、冰川、丹霞、流水等地貌成为旅游爱好者的天堂,绿水青山间接成为沿线群众的金山银山,这条穿越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公路,一头连起了人文乐都和彩虹故乡的民生,一头则挑起了沿线群众满满的幸福,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幸福路、致富路。
  近年来,乐都区重点聚焦“旅游+”,力促文化、旅游、体育、农业、乡村融合发展,依托穿境而过的兰新高铁、空中航线、京藏高速、109国道、民小公路、南北两山大通道以及扎碾公路等立体交通网,不断推进旅游环线布局,形成全域旅游闭环的同时,不断挖掘整理和保护河湟文化、乡村文化及民间传说,利用农村“年味”“乡愁”记忆和民族民俗等文化资源优势,结合“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南山射箭”和“瞿昙寺花儿会”等非遗文化,不断扩大“河湟古都·人文乐都”品牌;成功创建卯寨AAA级旅游景区,带动卯寨周边百姓致富;以重点景区景点为龙头,以特色村镇为重点,推出瞿昙文旅小镇、碾伯体育小镇、高庙彩陶小镇、寿乐农业休闲小镇和凤山特色小镇,全力构建旅游小镇新格局;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强化产业支撑带动,促进体育+文化+旅游+健康深度融合。
  在湟水河北岸的柳湾彩陶遗址内,可以看到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部落聚集区遗址,在那里出土的彩陶有4万多件,占全国出土彩陶总量的60%。在柳湾彩陶博物馆,能一眼看尽千年彩陶流淌成河。
  “十三五”末,乐都区接待省内外游客2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12万人次和4.04亿元。
  按照“一心、两轴、一环、两板块”旅游“蓝图”,乐都将积极打造高品质田园综合体,民宿业初具规模,卯寨、白草台、朵巴营、药草台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乡村旅游走向成熟,实现乡村游让客人感到“乡愁顿生”,亲子游让客人仿佛“身临其境”,研学游让客人享受“游学相长”。
  自信、开放、包容的互助人民倍加珍惜与“环湖赛”的缘分,期望借助赛事的国际影响力,主动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目前,互助县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一核一线一廊两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走进国家AAAA级景区核心景点的互助土族故土园,品鉴青砖青瓦、生土土坯、砖雕木刻等形式建造的大型土族民俗文化古建筑群;欣赏到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纳顿节;观赏土族歌舞、土族特色婚礼、百年老油坊、土族大牌坊、吐谷浑大营等,近距离体验土族民俗文化,品尝土乡特色美食,体验参观“轮子秋”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聆听来自远古的吐谷浑的歌谣。
  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油嘴湾、卓扎摊、磨尔沟等新晋景区,与北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一起组成原生态旅游矩阵,敞开怀抱喜迎四方宾朋。
  “十三五”期间,互助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4倍和1.39倍。
  互助以“环湖赛”为契机,积极推动七彩互助融入“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更是希望借成功举办“环湖赛”经验,争取大型文体赛事和旅游活动在互助举办。
  独特的自然风光、厚植的绿色底蕴,让海东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厚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金名片;以弘扬河湟文化为主线,不断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更是让山水田园、创新活力、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宜业宜居新海东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