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同心并力话“同心”》(4)

  一名院士、九百多名大学生的村子

  2019年11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张锦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张锦院士出生于张家塬乡汪家塬村。这个距同心县城70多公里、地处甘宁交界处的偏僻小村庄不但是宁夏第二位院士的故乡,还诞生了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14名博士研究生,900多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汪家塬村村部

  汪家塬村地处旱作农业区,历史上屡遭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生活极度艰苦。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进入宁夏,在汪家塬休整。汪家塬的老百姓主动腾出房间让红军将士住宿。至今,村里还留有红军队伍停留过的印迹,流传着许多红军将士和老百姓团结互助的动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村党支部都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奋力拼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确保粮食稳产増产。大灾之年仍然坚持自给自足,从来未向国家申请过救灾粮。

汪家塬村地貌

  地处边远艰苦地区,汪家塬人更懂得勤劳和知识的可贵。埋头苦读、走出大山,是年轻人不多的选择之一。汪家塬第9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森说:“汪家塬村历来重视教育,老百姓都相信知识绝对可以改变命运。20世纪80到90年代,老百姓把所有的积蓄都供养了自家的大学生。”

张锦院士的旧居

  对人才的崇尚,让张锦院士的旧居成为村里的热门参观目的地。张锦院士旧居坐落在汪家塬村张家山的一条山脊下,院中已长满了杂草。背靠大山的两孔窑洞依然完整,顶上的木窗布满了岁月的斑驳,与不远处新建的集中居住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新一旧同样是汪家塬人艰苦奋斗的见证。

“百人计划”人才任鑫的家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中国探月工程工程师任鑫的家中,“光荣之家”的牌匾悬挂在大门口正上方,院落干净整洁,空旷的客厅正是一块有关家风论述的摆件。村支书张树森说,平均每户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有些人家还有3到4名大学生。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能体会到尊师重教的家风传承。

羊倌张钊和妻子

  羊倌张钊家中有2名研究生,如今都已经参加工作,其中一位正准备读博。“身边的同龄人都是大学生、研究生,他自己就有压力,娃娃们之间都在比着学。”他感叹道,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了汪家塬人多少年来的共识和目标。

汪家塬村小学校舍

 

杰出校友传帮带 

  汪家塬村有635户1949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已有大学生976名,研究生28名,博士生14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有机会,带着孩子去汪家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