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图片传真

“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中广网 2011-11-08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一、“十一五”教育发展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迈出新步伐,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

  学前教育规模逐步扩大。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1911所,在园(含学前班,下同)幼儿33.8万人,比2005年分别增加710所、5.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05年的32.3%提高到2009年的37.6%。

  (二)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

  1.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2007年通过“两基”达标国检。2009年,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76%,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78%,初中辍学率为2.38%。

  2.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9年,我区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图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5.99平方米、14.41册、325元,普通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图书、仪器设备值分别为7.75平方米、18.41册、464元,各项指标比2005年均有明显增长。90%以上的初中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

  3.重视教育公平,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得到加强。落实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免一补”和进城务工农牧民子女入学由流入地政府负责政策,农村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就学基本解决,农村牧区小学入学率由2005年的99.44%提高到2009年的99.76%。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公办中小学就学的比例上升,达到89.13%。学生校外住宿情况逐步得到解决。

  (三)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快

  1.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普通高中在结构调整中进一步优化。2009年,全区普通高中306所,在校生51.9万人。目前已建设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47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15.36%;盟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或优质高中)80所,占普通高中总数的26%以上,各类优质普通高中已超过普通高中总数的40%。

  2.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强化。加快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培养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4所,在校生32.7万人,比2005年增加17.4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中阶段教育总规模的比例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34%。

  (四)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1.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2009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41所,其中本科学校14所,高职高专学校27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5.19万人,各类在学研究生1.75万人,学校数和学生数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24%、52.4%、85.4%;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和自学考试年均毕业生分别为6.86万人和2.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1%,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高。

  2.办学条件继续改善。2009年,全区普通高校校舍建筑面积(含在建面积,不含非产权面积)达到1164.3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595.3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29亿元,生均值分别比2005年增加0.88平方米、2.17平方米、38元。馆藏图书2568.37万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转移,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增本科专业156个,高职(专科)专业380个。博士授权单位达到4个,博士点达到52个;硕士授权单位达到8个,硕士点达到35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达到3个和4个,已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十一五”期间,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000余项,取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40项,专利授权129项,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在不断增强;普通高校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75%、70%以上;10所本科高校、17所高职(专科)学校经教育部评估达到优良要求。

  (五)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

  1.民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到2009年,全区民族幼儿园148所,在园人数4.11万人;民族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分别达到382所、159所、51所和18所,在校生分别为18.01万人、8.93万人、6.75万人和1.56万人;各类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72.77万人,其中蒙古族64.74万人;民族中小学蒙古语授课(含加授)学生22.97万人。全区民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81万人,其中蒙古语授课教师2.58万人。33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蒙古语授课专业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近10万人,其中蒙古族8.73万人;少数民族在学研究生4158人,其中蒙古族3703人;高等学校少数民族教师6265人。

  2.坚持优先发展方针。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民族教育作为全区教育事业的重点,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模式,并在统筹规划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提高蒙古语授课住校生生活费标准;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并部分超过当地其他同类学校;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得到国家专项资金建设。

  (六)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得到重视

  到2009年,全区特殊教育学校29所,在校生达到4122人(含随班就读)。“十一五”期间,实施了“特教工程”,按实际需要和盟市规划,30万人口以上旗县基本新建或改扩建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共成立具有学历教育资质的民办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所,高职院校7所,在校生1.51万人。2009年民办中小学达到206所,在校生11.87万人,学生数和学校数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19倍和44.4%。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达到71个,培养培训各类学员1.5万人,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民办幼儿园比例增长较快,学前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公办为主导,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框架。

  (七)教师素质提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9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总数达到23.36万人,各级各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比例继续提高,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分别比2005年提高0.95、0.89、4.04、13.54、17.8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和高中中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比2005年提高23.56、28.8、1.71个百分点。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小学分别达到8.41%、56.31%、28.88%,初中为19.86%、42.58%、31.34%,高中为27.86%、31.85%、32.79%。高等学校教师总数为2.23万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占43.3%,比2005年提高了17.68个百分点;教师中两院院士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占7.94%,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占29.17%,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27.8%。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强,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水平不均衡,“两基”达标水平偏低,基础薄弱,巩固提高任务还非常艰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办学自主权需进一步落实,办学活力仍显不足。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基本办学条件明显落后于发达省区,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和教育现代化还有相当差距。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育观念陈旧,知识更新缓慢,高校缺乏名师大师,整体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学仍然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对学校的评价制度不合理,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仍然薄弱,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不足。长期存在的教育理念落后、实践教学薄弱、就业、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教育改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责编:任艳军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会议议程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公报

会议新闻>>

图片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