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回顾“十一五”

美丽与发展双赢

中广网 2011-11-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消息(内蒙古台记者陈冰凌、岳楠、李昊)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歌曲中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美不胜收,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把美丽留给世人的同时,这里的干部群众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承受着发展带来的“阵痛”。“生态红线”不能碰,发展又是“硬任务”,要“富起来”,还是“绿起来”?这成为困扰当地干部群众最大的压力和困惑。
    生态是我们所有事情的前提,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保护草原,我们一定坚定不移抓它若干年,让绿色的植被把它覆盖。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草原”,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的话斩钉截铁。
    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全区东部盟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曾经表示,“美丽与发展双赢,是一个很好的命题。今后东部盟市要用1%的土地发展工业和城市,从而使99%的土地得到有效保护。”
    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也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内蒙古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惠民之举。我们要努力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双赢。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中,“富起来”还是“绿起来”,并非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只有二者实现双赢才能叫做科学发展。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十一五”期间,我区探索出了“有进有退,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发展新思路。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进国说:“退就是加大关闭和淘汰小水泥、小电石、小硅铁等对资源和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落后产能,进就是继续加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退”——过去的五年里,我区退耕还林六百多万亩,退牧还草一万四千多万亩,淘汰落后产能五千多万吨。基本形成了阴山北麓长300公里、宽50公里的生态屏障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约400公里、宽10公里的防护林体系,为华北筑起绿色屏障,生态环境也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进”——向新型工业进军,我区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平均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向高效农牧业进军,粮食单产翻了一番,向服务业进军,旅游收入翻了一番。
    进退之间,内蒙古在努力实现着美丽与发展的双赢。自治区党委常委曹征海说:“草原还是那么绿,森林还是那么茂密,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了。”
    进退之间,千百年来赶着牛羊逐水草的牧民,如今成为绿色的守护者、营造者和受益者。多伦县农民龚志民:“自己的牛80多头,羊500多只,都卖了。承包的荒山全部用于造林,卖了80多万。在北边沙带带动了很多人致富。”

责编:任艳军 来源:中国广播网

会议议程更多>>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举行预备会

会议新闻>>

图片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