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访香港特区政府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一带一路”将助推香港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2017-06-19 22:46: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今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从1997到2017,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这个被历史称颂的智慧,香港用它解开了百年难题。

  与此同时,今年适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广播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合作创办的《每周听香港》节目开播十周年。为了纪念节目播出十周年,回顾节目播出以来的精彩瞬间,我们决定出版《香港名人访谈录》一书,收录采访香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杰出人物的精彩报道,并以此向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献礼。

  如今,香港与内地共命运,同出发,沿着“一国两制”的航道驶向新的航程。央广网特别摘编《香港名人访谈录》中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记者手记 宋雪 2015年10月20日

  2015年6月18日,香港政改方案未获通过后,特区政府明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将是接下来的施政重点。与此同时,受外围经济影响,香港本地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经济到底是什么状况”是香港市民、内地民众,甚至全球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记者专访了被称为“财爷”的香港特区政府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访谈中他回应民众关切热点,阐述香港发展理念,畅谈两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把脉香港经济未来发展。

  花白的头发、白色的衬衫、微微挽起的袖子,出现在我面前的曾俊华,少了些严肃,多了点轻松。我们的话题从香港经济到两地合作,从香港精神到青年发展,从中国功夫到足球比赛,他娓娓道来,却又铿锵有力......

  

  中央台对港澳节目中心副主任胡翼(左二)、杜炜(右一)、宋雪(右二)、舒鹏(左一)与香港特区政府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中)合影。

  记者:香港进入到应该算是“后政改时代”了,特区政府也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重心会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这一方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整个世界的金融环境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内地也有很多城市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作为香港特区的财政司司长,您会不会有压力?现在香港的经济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曾俊华:其实,发展经济是我们几代人几十年来主要的工作,也是我上任财政司司长以来一直致力的工作。香港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几代人的努力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那么容易得来的。所以,发展经济不是香港人叫的“即食面”,在内地叫方便面,而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做很多规划的工作。香港其实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很多人觉得香港是一个奇迹,我相信世界上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像香港这样的地方,有这样独特的背景、这样的发展历程、这样的发展实践。内地其他城市跟香港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优势互补,这个不能完全从竞争的角度去讲。

  记者:所以,即便内外都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但是作为财政司司长,您还是觉得香港的经济有它独特的地方,也有它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是吗?

  曾俊华:对。香港有一个独特的环境,我们这几十年来也有几方面做得不错,尤其是在商贸、物流、金融、专业服务等方面。这几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您是2007年担任财政司司长的?

  曾俊华:对。

  记者:到现在也快十年的时间了。这八年应该也是香港和内地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的八年,您怎么评价两地经济交流合作对香港经济的作用呢?

  曾俊华:其实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起,香港就已经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发展机遇。当时很多香港人把握住机会,在国内做出各方面的投资,特别在珠三角这个地方投资力度更大,使整个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可以说做得相当成功。所以,过去几十年,香港一方面是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金融中心,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记者:您任司长的这八年,香港在发展,内地也在发展,两地在合作的过程中,从内容到方式方法上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曾俊华:最近八年的时间,国家已经开始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在交流合作的内容方面已经开始向一些比较服务性、比较高增值的方向发展,尤其金融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大约是十年前,香港的银行开始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做一些基本的服务,现在香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记者:您刚才提到这两年在金融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像沪港通、基金互认、黄金沪港通等,包括现在大家都很期待的深港通。金融市场越来越紧密的互联互通,对于香港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曾俊华:对香港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你刚才讲的沪港通、黄金沪港通都是最近这一年才推出来的,这也是互联互通的另外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可以再做大一些、做深一点。另一个是基金互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我相信这个推行出来之后,对香港也好,对内地也好,对全世界也好,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深港通的话,所有的技术层面都已经淮备好了,我们在等一个适合的时机,有一个政策上的推动,就可以推行了。

  记者:说到两地合作,有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就是CEPA,从2003年签署到现在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您怎么看待CEPA在这十多年中,尤其每年都会有补充协议的签署,对于两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曾俊华:CEPA已经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也有十份补充协议,这对香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是香港所有自由贸易协议最重要的一个协议,扩大了整个内地市场对香港的开放,进一步便利了香港和内地的贸易和投资。对香港来说,更重要的就是为香港的服务提供者和专业人士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会。香港百分之九十三的GDP都来自于服务业,所以专业服务方面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记者:我们看到上周签署了港澳的CEPA,为什么会在这个节点上会签订和澳门的CEPA呢?

  曾俊华:我一直认为,现在香港和内地有CEPA了,澳门和内地也有CEPA了,如果我们跟澳门也有CEPA,我们就可以将整个地区变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记者:说到经济的发展,今年有一个主题,“一带一路”。我们也注意到您最近在很多场合谈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香港的意义或者说是给香港带来的机遇。您有一句话说,如果把握好了“一带一路”的机会,可以助推香港经济三十到五十年的发展,我当时看到这个就很好奇,您是怎么算出来这个三十到五十年?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曾俊华: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战略规划。你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六十多个,这些国家很多方面跟三四十年前的华南、珠三角地区很像,如果我们现在推动香港的优势产业,包括商贸、物流、金融、专业服务、旅游等等,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就像三四十年前我们在华南、珠三角所做的那样,我相信,三四十年的发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记者:我们知道今年亚投行也签署了,您当时也在现场,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您也付出很多的努力。您觉得亚投行的成立对香港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机遇呢?

  曾俊华:亚投行是一个重要的机构,像IMF还有世界银行这些国际机构,都是西方国家控制的,而在亚洲,中国还没有什么机构可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亚投行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而且,亚投行也是希望可以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对一些发展中的地区做一些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这方面的需求很大,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香港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可以为亚投行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做出贡献。我们现在还不是亚投行成员,希望亚投行成立以后,香港可以参与相关的工作。

  记者:之前您也提出过,可能的话希望把亚投行的办事处放在香港,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争取和努力呢?

  曾俊华:现在亚投行的总部是在北京,不过,我相信亚投行以后也需要在世界各地有一些办公室来推动工作。香港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金融方面,融资也好,不同的投资产品也好,各方面都相当便利。如果亚投行认为香港可以发挥这个作用,我们非常乐意跟亚投行的同事就此展开合作,为亚投行在香港的工作提供便利。

  记者:现在内地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我们鼓励年轻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自己发展的机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对于香港年轻人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方向呢?

  曾俊华:其实,创业是不容易的,我相信所谓的创业绝大多数也许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创业,一定要不怕失败。年轻人有创意,我们可以进行推动,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们不要害怕失败。

  记者:您曾经说特别欣赏“匠人精神”,这种“匠人精神”我理解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您为什么会鼓励年轻人去传承这种“匠人精神”?您是怎么理解“匠人精神”的?

  曾俊华:以前的匠人,比如说一些学武的师傅,他们一生可能就练一两套拳,一练就是几十年。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会问,你学了几个派别的拳,不是一两套拳,是几个派别的,一个派别就几十套拳。这是最大的分别。我相信以前很多匠人都能够集中精神,把他们的力量集中到很小范围的东西上。现在的年轻人当然有不同的需要了,他们除了要练拳以外,也有音乐,也参加辩论队,还要有不同的运动,这样做出来的个人履历会很好看,可能社会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不过,我相信以前的人的做法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的经验,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够精力集中一些,不要过于分散。

  记者:可以门门通,但是也要有精的、专的那一部分。大家都称您是“功夫财爷”,我想问问您,您学武术也好,爱好武术也好,是几套拳呢?

  曾俊华:我不多。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拳,因为对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不过我认真学拳其实是在美国波士顿的时候,练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相当认真的。我相信如果不是在香港做这个工作的话,我很可能在美国开一个拳馆。

  记者:但是,香港多了个“财爷”。这也是您践行“匠人精神”的一种吗?

  曾俊华:我也相信这方面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事情都做好,所以要集中精力做好几个事情。

  记者:现在对于您来讲,就是把“财爷”做好。

  曾俊华:对,我每一天都是这个愿望。

  记者:我有一点好奇,有人说做香港的“财爷”挺容易的,因为香港是个国际金融中心,底子好,财政收入比较充足,也有人说做香港“财爷”挺难的。当然,这都是大家的说法和推断,您自己觉得这份工好打吗?

  曾俊华:很难说,不能说这是一个很难的工作,当然也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其实在香港政府里面,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一个人就能做的,都是集体的成就。

  记者:团队。

  曾俊华:是的。团队非常重要,如果大家同心协力,朝一个方向努力,工作就不会太难。当然,想让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也不是那么容易。

编辑: 孙永政
关键词: 曾俊华;助推;一国两制

专访香港特区政府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一带一路”将助推香港未来三十年的发展

2015年6月18日,香港政改方案未获通过后,特区政府明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将是接下来的施政重点。与此同时,受外围经济影响,香港本地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经济到底是什么状况”是香港市民、内地民众,甚至全球都非常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