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聚焦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 孙志军:文化产品服务不能成为市场“奴隶”

2017-10-21 08: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孙莹 刘乐)据“中国之声·大会之声”报道,10月20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了第二场记者招待会,聚焦“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记者会上,几位负责人就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交流等内容,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了“美好生活需要”。现如今,应当如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0月20日出席发布会的代表分别为: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几位代表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推动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进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新闻舆论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广泛弘扬,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思想道德形成崭新共识,精神风貌展现全新气象。艺术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成效显著。同时,中国正在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大国向强国稳步迈进。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向文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博人眼球为目标的直播节目、网红新星秀无下限、明星吸毒嫖娼等事件击穿道德底线………五花八门的娱乐乱象,将大众文化舆论带向浅薄、庸俗、拜金。

  对于这类问题,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没有回避,他强调,文化产品服务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

  孙志军表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承载着教育引导和娱乐消费的双重功能,那么文化产品和服务也就具有意识形态和产品的双重属性。因此,绝不能把市场占有率、收视率、票房和发行量作为唯一标准,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如何确保文化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两效统一,确实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央广记者在现场提问:这几年,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也提出了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但目前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居民享受的服务还比较少。对此,文化部门有什么新的“药方”?

  对于这一问题,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回答称,在补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文化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项兆伦表示:“我们把它概括成‘四个有’: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我们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城乡基层群众可以免费享受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数量都做了具体规定。除了有标准,就需要有网络,使服务可以通达各地。第三要有内容,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用多种手段,为基层社区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第四要有人才,靠人才来建设基层公共文化。”

  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问题也出现在了发布会上,但此次是关于“萨德”是否会影响中韩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这一问题由韩国媒体记者提出。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给出回答。

  张宏森表示:“在刚刚结束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活跃着很多中国电影人的身影,中韩两国的很多交流合作项目也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易,文化交流关乎民心所向、情感选择,是有温度的交流,这个温度就来自于人心和情感。民心相通了,情感相融了,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也一定会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情感的温度,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共同思考。”

  法律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会上有记者对于文化与法治建设的关系提出了问题。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夏伟东在回答的时候先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把子女‘常回家看看’以前纯粹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正式写入法律;再比如,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作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出台相关规定;此外,社会关注度很高的一些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者’,我们发布了黑名单,对于一些‘老赖’的行为要做出约束,比如说他乘坐高铁、飞机等类似高消费需要受到限制,通过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失信失范行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就有了明确一致的价值观基础;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道德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在实践中,相关工作得到有力有序推进。

编辑: 刘一荻
关键词: 十九大;文化;记者会;文化体制;改革;网红;直播节目;孙志军;项兆伦;夏伟东;法律;底线

孙志军:文化产品服务不能成为市场“奴隶”

10月20日上午,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了第二场记者招待会,聚焦“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