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请回答2017]当一名“二孩妈妈”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7-10-20 09: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大会之声”报道,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上,一直在尝试最符合国情的解决办法。1982年12月4日“计划生育政策”写进我国宪法,“只生一个好”这句话成了那个年代的名片。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后,从2012年到2017年,短短五年的时间,却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生育政策。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允许普遍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告别历史舞台。

  距离“全面二孩”的实施,已经过去了将近2年的时间,第2个孩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新成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几位“二孩妈妈”这五年里的平行人生。

  昨晚(19日),观察员沈静文和主持人姚轶滨向二孩妈妈提问,各位妈妈普遍反映为了孩子每天不得不早起。

  夏瑄称:“我是一个人带两个宝宝,早上7点钟起床。”

  马良坤5点多就要起床,她说:“因为我们家老大高三,我要给他做早饭。”

  曹议文起床时间是6点半到7点半之间。

  张莹则表示:“我第一次醒大概是在5点左右,要给老二喂母乳。会有个回笼觉,睡到6点半到7点的样子。”

  选择二孩,选择早起,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无人能幸免。共鸣中,“自由人”夏瑄远离了职场,却离自我更近了。

  夏瑄说:“其实我选择做全职妈妈很简单,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我觉得每个人要随遇而安吧。在职场的时候我可以做得很好,在家里我也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另外我内心有一个小算盘,希望我能够掌控我的孩子,或者我能说了算,我觉得可能自己带他能更有话语权。”至于是否和老人带孩子的观念有冲突,夏瑄表示:“这方面倒还好。”

  从三口之家到四口之家,想风平浪静,妈妈们得有处理家庭关系的几把刷子,从演员转型创业者的曹议文不是例外。

  曹议文说:“对于老人家,尤其像是我先生那边的我的婆婆和公公,可能我还是会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不会给他们顶撞的感觉,小的事情我还是挺尊重他们的。”

  但周全如她,也免不了私心,“最好是放一天假给我,这几天什么都别管了,放一天假,我觉得我就能把自己调整到很好。”

  选择职场就是选择远离孩子的潇洒人生吗?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二孩妈妈张莹回答,未必。她说:“其实真让你去放这个假的时候,你会舍不得去放这个假。”

  两次做妈妈,隔了17年。同为二孩妈妈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马良坤说,时代的变化,渗进了妈妈的焦虑,“我觉得现在的互联网让我太焦虑了,2000年生老大的时候,很随意就把他养大了。现在有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建议,我自己有的时候都感觉无所适从。”

  而许多变化,更是各人的选择。

  张莹说:“平时会有姐妹的下午茶,而且我们会带着孩子一起聚。”她表示,目前还没人因为没有要孩子,从此淡出她们的圈子。

  夏瑄则表示:“可能在我的生活中,还真的是没有孩子的朋友,有淡出了我的朋友圈。”

  “二孩”,是妈妈的选择,也是爸爸的选择。

  二孩妈妈们回忆起自己当妈妈后的第一次哭泣。

  “我是一个80后的二孩妈妈,当我的宝贝女儿出生才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哭了一次。这次哭泣不是因为感动而哭泣,而是自己的一种发泄的哭泣。”

  “生完二孩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小孩在一起肯定是照顾不过来的。记得第一次哭好像是因为儿子被我打了一顿,打完了,我就抱着他一块儿哭。”

  “我是一个大龄妈妈,已经37周岁了,我备孕了大概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当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有这个二宝的时候就非常激动。特别是感受到二宝在我肚子里面动的时候,我真的是特别特别地感动。前四个月孕育得非常辛苦,妊娠反应非常严重,现在看到二宝出来了觉得很感动。”

  针对“带孩子”这一话题,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几位爸爸。

  记者:你知道你家孩子用什么品牌的纸尿裤吗?

  “我也不知道。”

  记者:知道自己做爸爸了,什么感觉?

  “感觉自己还像个宝宝呢。”

  记者:你平时下班之后会帮你的妻子带孩子吗?

  “平时上班,挺累的吧,回家以后啥也不想干。”

  记者:那你想对你的妻子说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二胎的爸爸,比起第一胎来,现在我会花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但是对比妻子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我是动口多,动手少。”

  “老婆,你带孩子十月怀胎,所有的苦都是你受,你辛苦了。”

  “我以后一定会多抽点时间照顾下你们。”

编辑: 张潇祎
关键词: 二孩妈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请回答2017]当一名“二孩妈妈”是怎样一种体验?

距离“全面二孩”的实施,已经过去了将近2年的时间,第2个孩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