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瓮”走到大街上,因咱心中有“粮坚强”

2017-11-10 00:39:00来源:央广网
  

  作者:殷建光

  现在农村的大街上,胡同里,有许多倒扣着的瓮,有的已经倒下,甚至出现了裂纹。这些曾经盛着粮食的瓮啊,盛着水的瓮啊,为何走到了大街上?

  因为家中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用来盛水吗?现在是自来水,龙头一开,水就来了,用不着。盛粮食吗?现在没有一家存粮食,需要粮食了,到超市去买,要啥有啥。“瓮们“走到了大街上,因为水走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会消失;因为粮食走到了我们生活中,不会缺少。一切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因为咱百姓心中有了“水坚强”“粮坚强”。

  还记得小时候,对于“瓮”的宝贵,家里有一个瓮坏了,怎么办?用铁丝绑住,继续用;还记得买不起瓮的时候,就用水泥自己做瓮,用土坯做一个内胎,外边用水泥抹到一定厚度,过一段时间,掏出土坯,水泥瓮就做成了。那个时候,家家都有水泥翁盛高粱,那是一家人的口粮啊。后来,土地承包了,玉米多起来,就盛玉米;再后来,麦子多了,就盛麦子。父亲常说,粮食要存着,要防备饥荒年。改革开放后,粮食打得多了,我们家里总是存着几瓮粮食。瓮在我们家,那是有功之臣。

  不过,这几年,我们不存粮食了,打下粮食,全部卖掉,吃的时候,再买。为啥?因为买米买面很方便,自己存粮食,为了防生虫子,要晒,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太麻烦了。而且在超市里,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有,我们的社会安宁,我们的粮食供应充足,我们的心里踏实。

  其实,不仅是我家如此,许多农家都如此。过去,偏房里贮藏的是一瓮瓮的粮食,现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标准厨房,燃气灶,电煲锅,电冰箱,油盐酱醋等等。再也没有瓮的位置了。大瓮已经挪到了院子里,胡同里,大街上。

(作者供图)

  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从吃不饱到吃得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吃得好到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变化的背后,是我们祖国发展的翻天覆地,是我们农民生活的焕然一新。许多曾经的家庭必备品正在消失,瓮是其一,还有风箱、大锅、缝纫机、录音机,等等。曾经的必须变成多余,曾经的时尚变成老旧,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瓮们“为何走到了大街上?因为老百姓心中有了“粮坚强”。过去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现在没有余粮,心也不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带来底气。我们的社会财富增加了,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的心里也更踏实了。

编辑: 巩盼东

“瓮”走到大街上,因咱心中有“粮坚强”

现在农村的大街上,胡同里,有许多倒扣着的瓮,有的已经倒下,甚至出现了裂纹。